山東省臨沭縣在整合提升全縣肥料產業中把“質量”監管放在首位,堅持嚴管、嚴查、嚴治并舉,下大力氣為肥料生產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臨沭縣是“全國優質化肥生產基地”,擁有全國最大的復合肥產業集群,年生產規模860萬噸,全國市場占有率逾30%。為把復合肥這“一品”變為“一業”,把“一業”膨脹為一個具有互補優勢的產業集群,該縣每年選定一批肥料企業作為扶持重點,在推薦貸款、供應土地、安排項目、并購企業、推介上市、給予貼息、申報名牌、形象宣傳上實行“八優先”,使整個肥料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由于受利益驅動和不良文化的影響,個別企業管理不規范,設備、技術落后,產品質量不穩定,不但沒有給“全國優質化肥生產基地”這塊金字招牌增光添彩,反而抹黑添亂,嚴重影響了全縣肥料產業的整體聲譽。為此,該縣從健全質量管理的長效機制入手,由肥料管理和發展辦公室協同當地質檢、工商、公安、農業等部門,堅持嚴管、嚴查、嚴治并舉,通過扶優打劣,強化對肥料產業的整合、提升,真正擦亮、叫響“全國優質化肥生產基地”這塊金字招牌。
“嚴管”產品質量。重點監管企業原輔材料、進貨檢驗、產品出廠檢驗、產品包裝標識和企業質量管理等方面的情況。一旦發現質量方面的問題,嚴厲查處,特別是對那些故意生產不合格產品的,一律按最高標準處罰,同時把有違法行為的企業列入“黑名單”,進行重點監管,增加查處頻次。對性質嚴重、情節惡劣的企業,不僅在新聞媒體上給予曝光,并對其停產整頓直至取消生產資格。通過建立質量預警機制,變事后整治為事前預防,從信息收集、預警實施、發布、管理全過程跟蹤服務,努力把質量問題控制在事前,消除在萌芽狀態。
“嚴查”假冒偽劣。把所有生產經營企業都置于嚴格的監管之下,特別是對出現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的區域,進行拉網式清查,嚴厲打擊無證經營行為,查處非法生產廠家,杜絕假冒偽劣肥料流入市場。特別是對個別企業利用“洋品牌”及在生產規模、生產工藝方面夸大宣傳等行為,都一一進行了查處,涉及的包裝袋全部查封銷毀。并明確規定企業印制包裝袋必須到縣工商局、文化執法局備案,一律使用審定合格的標準包裝袋。
“嚴治”違法行為。該縣對肥料生產企業的生產資質進行了全面審查,不合格的一律停業整頓,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一律吊銷相關證照。對于無營業執照、無生產許可證、無生產加工設備、無檢驗能力、無質量保證手段的企業,全部予以取締和關閉。對印刷企業進行摸底排查,嚴厲查處為制假企業提供包裝物的違法行為,以及為制假售假提供場地、設備、倉儲、運輸等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對重點違法案件,做到“五個不放過”,即案情沒有搞清楚的不放過,假冒偽劣肥料的源頭和流向沒有查明的不放過,制假售假責任沒有依法追究的不放過,該移送司法機關而沒有移送的不放過,包庇、縱容、參與制假售假的公職人員沒有受到處理的不放過,確保案件查處工作發揮應有的震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