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在上海召開阿維菌素、百草枯協作組成立座談會。繼今年1月30日以來,截止到目前已有4個農藥專業協作組成立。農藥協調發展的需求,使得按產品劃分的農藥協作組發展迅速,據介紹,今年農藥協作組總量將發展到十個左右。
據了解,農藥協作組由農藥工業協會組織產品的主要生產廠家自愿加入組成,主要工作包括分析國內外產品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提高生產技術裝備及自控水平、打擊非法生產企業和假冒產品、討論“三廢”治理技術、聯合開展使用范圍擴大等方面的實驗、指導農民科學用藥、向政府部門提出信息和建議。今年1月3日,吡蟲啉產品協作組宣告成立;3月3日,2,4-滴產品協作組成立;截至3月15日阿維菌素產品協作組和百草枯產品協作組同時成立為止,今年以來已經成立了四個農藥產品協作組。
據了解,隨著中國農藥工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國內農藥行業已經能生產近600個原藥產品,相當一部分產品的產能、產量在國際上都占有70%以上的份額。2009年,國內吡蟲啉原藥產能約為2.5萬噸,產量約為1.2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2/3。在國內生產的吡蟲啉原藥中,1/3用于生產制劑,2/3出口。2,4-滴原藥全球年產量約為15萬噸,中國年產量5萬噸,占世界產量的三分之一。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國內農藥某些產品存在一哄而上的現象,企業過多過濫,產能過剩嚴重。一些企業甚至以環保為代價進行低成本競爭,造成市場混亂,行業無法健康發展。同時,一些產品的大量生產和倉促推廣,造成新產品上市很快被濫用,使得農藥抗性快速提升,產品壽命大大縮短。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理事長羅海章介紹說,國內農藥產能大,但在國際農藥市場上的份額很小;產量大,但在全球植保界的話語權很小,這是值得我們重視與深思的問題。此外,如何用我們的工作去改變民眾和政府對農藥行業的印象,如何進一步培育和提升優勢品種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已經是目前國內農藥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在這樣一種新形勢下,協會組織企業成立大宗產品協作組,以此共同推進產品生產與三廢治理水平的提高;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反映情況,呼吁提高準入標準,遏制低水平無序競爭、盲目擴大產能導致的惡性循環;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提高產業集中度,保護國內有競爭力的品種,使其健康發展。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孫叔寶告訴記者,預計今年行業內將組建十個以上的農藥產品協作組。在目前情況下,農藥產品協作組對于農藥的健康有序發展、延長農藥產品的生命周期、提升中國農藥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以及同產品企業間溝通推廣環保技術、交流國際市場登記經驗、抵制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共同普及科學用藥知識,都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