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與往年相比,2010年氣候反常,本該春暖花開卻連連降雪,冷空氣次次入侵導致春耕無法正常啟動;西南干旱也在一直困擾著化肥行業,往年的4月是春耕好時節,卻被干旱阻礙了前方道路。致使尿素市場一直處于低迷狀態。
尿素企業直面“黑色四月”
對于尿素價格的步步走低,經銷商內心矛盾。安徽一位經銷商介紹,在滁州地區,尿素的平均批發價現在才1620元,這很不正常。不管是國際油價的逐步走高,還是國內資源整合帶來的煤價不可能下降,尿素現在的價格都無合理性。他說,現在每斤水稻收購價格已經超過1元,而每斤尿素只有0.8元,一斤尿素比一斤水稻還要便宜,這在當地沒有過的。據這位經銷商反映,當地已經有兩家小尿素企業停產尿素生產其他產品了。
尿素市場走出陰霾指日可待
山東聯盟化工集團銷售公司總經理孫德亮介紹,目前山東最低報價1600元/噸,后市再次上漲的空間不大,將會以1600元/噸的價位上下波動,如果價格再跌的話,仍有50元的空間。就生產成本而言,山東省內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勉強微利,其余都在虧損經營。目前還不是企業最困難的時候,畢竟春耕還有一定庫存釋放空間,春耕結束后的5月前后將是尿素企業最艱難的時刻。
面對諸多困境,山東省化肥工業協會會長楊春升仍有信心。他介紹,山東的化肥企業基本都在運行,尿素價格的確在下滑,但企業的反應沒有像一些媒體說得那么嚴重。因為大家心里覺得化肥產量并沒有增加那么多,需求在那里擺著,只是早和晚的事情,也許一場雨下來銷售旺季就來了。他說化肥生產和使用的關系是一個工業對農業的典型——一個是計劃生產,一個是靠天吃飯,這兩種模式碰到一起總會有矛盾,經過這么多年的市場磨練企業都習慣了,有這個承受能力。現在導致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化肥生產出來放在庫里而沒有最終施用到田里,這個環節被氣候耽擱了。就企業而言,相信咬咬牙就過去了,最后的勝利往往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