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日幾場暴雨降臨,困擾廣西數月的旱災終于得到緩解。然而,旱災對肥料、農藥等農資產品銷售的影響卻仍將持續。
肥料:短期內市場需求難提升
受到持續干旱天氣影響,廣西等西南地區今年春季以來肥料的需求量大幅減少。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全國春耕用肥的消費量比正常年份要減少300萬噸左右。
華南農業大學資環學院教授廖宗文介紹,干旱天氣對肥料使用效果的影響非常大。他說:“如果長時間沒有降雨,土地將變得非常干燥,化肥很難溶解到土壤里。所以沒有水的話肥料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干旱導致的需求量大幅減少,給肥料生產廠家帶來了巨大影響。北京仙農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林勇文介紹,目前廣西等地的春耕差不多已接近尾聲,即使接下來進行補種也只能挽回一小部分,因此今年春季化肥施用量大幅減少已經成定局。廣西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則表示,雖然旱災對他們的生產影響不大,但銷售卻遇到很大困難,出貨量比去年減少了大約15%。
“目前,干旱對肥料銷售的影響正在向其他市場轉移。”廣東一位肥料生產廠家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不少北方廠家庫存的產品在旱區賣不動,便逐漸轉到其他省區銷售,其中臨近的廣東市場更是首當其沖,這造成了目前化肥市場價格的波動較大。”據了解,近段時間幾乎所有品種的化肥價格都在下降,尿素的出廠價從每噸1700多元降至1500元左右,二銨的價格也普遍低至2700元/噸左右。
對于后市價格走向,業界的態度也普遍不樂觀。不少生產廠家認為,雖然廣西的旱情正在緩解,但近期的暴雨又造成了桂林等地出現洪澇災情,想要在短時間內提升市場需求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肥料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痼疾,價格很難得到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