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陽曲縣部分農村發現大量偽劣化肥。化肥是農業生產資料,其質量好壞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農業收成。這些偽劣化肥是何人生產又是如何流進農民田間?陽曲縣公安局經偵大隊經過近一個月的艱苦鏖戰,終于解開了這一謎團。
品牌化肥遭遇“李鬼”
5月13日,陽曲縣公安局接到山西某肥業公司報案,在陽曲縣柏井村、馬坡村發現有人冒用其品牌進行化肥造假。接報后,公安局經偵大隊立即展開偵破工作。
此時春耕已經結束,大部分農民所購的化肥已經施到地里,偵破工作困難重重。辦案民警將突破口盯在了化肥包裝袋上。隊長張利新帶領偵查人員對涉及的受害區域逐村逐戶展開走訪調查。經過4天4夜的艱苦工作,終于摸清了受害農戶的范圍及該品牌化肥在陽曲的銷售網絡。
正當案件逐步展開時,5月27日,該公司再次向陽曲縣公安局報案稱:在陽曲縣高村鄉西南窊村也發現假冒該公司品牌化肥。偵查人員在現場發現,這里的劣質化肥與馬坡村村民提供的樣品在外觀上極其相似。進一步調查得知,這些化肥均是高村一化肥經銷商從故縣村喬某處,以每噸2000元的價格購買。偵查人員基本鎖定陽曲縣故縣村喬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偵查人員對其家人做了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敦促喬某到公安機關主動講清事實真相。
代理不成竟萌生“邪念”
5月28日,喬某在其親屬的陪同下,主動到陽曲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投案自首。案情逐漸明朗。
31歲的喬某是陽曲縣人。2010年1月,他在經銷該品牌化肥的過程中發現銷路尚好,多次向廠家請求代理。可結果卻未能如愿,誰想他竟萌生了做劣質化肥的念頭。
3月底,喬某給一自稱是山東制袋商的人打電話,以每條3.5元的價格購買假冒品牌化肥包裝袋1000條及合格證。隨后,他兩次向太原一生產資料采購供應站,以1230元的價格購買某牌化肥共計35噸,將這批化肥換裝入其購買的假冒品牌化肥包裝袋內,并放入假合格證。封包后,以每噸2000元的價格賣出。
不僅如此,喬某在看到該品牌化肥銷售緊俏的情況后,在購買低價化肥造假的同時,又將其庫房內存放的9噸多陳舊不堪的某地產化肥進行換裝,裝入其購買的假冒品牌化肥包裝袋,冒充該品牌化肥進行銷售。喬某生產、銷售的假冒某品牌化肥就這樣一步步流入農民手中。
公安機關調查證實,喬某生產、銷售假冒品牌化肥達44噸,涉及陽曲縣黃寨、高村、大盂、東黃水等鄉鎮,受害群眾達200多戶,銷售金額8.8萬余元,非法獲利2.6萬余元。目前,喬某已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