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分析,國內農藥行業上半年形勢尚可,但草甘膦這個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中國農藥產量中最大的品種似乎一直在低迷中徘徊。據有關數據顯示,今年6月末草甘膦價格僅為1.8萬元/噸,不及金融危機前的零頭,其毛利率僅為3.39%。國家近期又對其取消了出口退稅。業內的眾多企業不禁在問:何時才能讓我們見到風雨后的彩虹?
苦日子還要過好幾年
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視作中國草甘膦行業的風向標企業,其草甘膦產能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孟山都公司。“我國草甘膦產能嚴重過剩,預計市場低迷的狀況短期內不會改變。雖然與同行相比,新安化工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或者說實力,但是畢竟我們面對的是一場全行業的調整,所以我們已做好過幾年苦日子的準備。”新安化工董事長王偉直言不諱地說。據了解,2009年新安化工年報顯示,全年主營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8.5億元,同比下降46.7%;利潤總額3.46億元,同比下降84.1%;凈利潤2.97億元,同比下降82.6%。而今年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5288.58萬元,同比下降了13.22%。
江蘇南通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國內較大的草甘膦生產商之一。草甘膦業務收入占其總營業收入的70%以上,其產能為7萬噸/年,在上市公司中居第二位。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09年公司發生經營性虧損7000余萬元,今年一季度繼續虧損運營,虧損額近100萬元。
安徽華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則有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3大系列30多個原藥和100多個制劑品種,草甘膦也是其主導產品。由于草甘膦銷售價格仍處于低位運行,致使該產品毛利率較低,影響了公司整體利潤。而殺蟲劑系列產品因受我國西南5省持續干旱、南方省市大面積遭遇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影響,導致農作物用藥量大幅度減少,給正處于旺季的農藥銷售帶來較大影響。
此外,青島正道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春明說:“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經銷商看不清形勢變化,以現賣現備為主,淡季備貨量明顯減少,年底退貨率明顯提高,從而給企業造成一定的庫存和損失。今年上半年銷售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左右。”
對于草甘膦何時能夠走出低谷,回歸正常的發展軌跡,王偉顯得有些無奈:“一直以來,草甘膦行業都在重復著產能過剩—行業洗牌—價值回歸—再度過剩—再洗牌的惡性循環,似乎成了一個走不出去的怪圈,這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之所以長期無法得到改變,究其原因無非三點。一是部分投資者缺乏戰略眼光,過分追求短期利益;二是地方政府不恰當的政績觀和利益驅動,導致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三是國家職能管理部門缺乏對產業明晰的發展規劃,產業發展的保障體系建設和監管力度沒有跟上。”
江山農藥公司認為,雖然美國企業已撤銷對我國產草甘膦反傾銷訴訟,但是,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又決定自7月15日起取消草甘膦產品的出口退稅,出口面臨新的壓力。短期來看,國內草甘膦產能將受到高度抑制,產品價格還有走低的可能。也有部分企業對農藥行情的下一步走勢充滿希望。安徽華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證券投資部副經理慶祖榮告訴
記者,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轉好,石油價格的回升刺激生物能源的啟動,基礎化工原材料價格觸底反彈,全球農藥市場及渠道庫存水平的降低,都將推動農藥產品價格進入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