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條新聞引起化肥業界的高度關注:一是國務院督察組兵分六路,預考各地“十一五”節能減排工作;二是山西晉城四家氮肥生產企業被停產。這兩條消息都是由于“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不盡如人意引發的。
完成節能減排目標難度大
“十一五”期間,中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是單位GDP能耗在五年內降低20%,二氧化硫排放減少10%,化學吸氧量減少10%。這是第一次把節能減排作為一個國家約束性的目標,并經全國人大通過的目標。其中,難度比較大的就是單位GDP能耗的降低。通過前四年的努力,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十一五”前四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4.38%,但完成降低20%的目標仍然十分艱巨。今年一季度,電力、化工、石油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加快增長,全國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雖然從7月份開始,GDP能耗基本實現了持平的狀況,但實現GDP能耗降低的目標要靠下半年這幾個月的實現,難度是相當的大。
問責制促使各地不惜一切代價節能減排
5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國發〔2010〕12號),到“十一五”末,要對各地的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算總賬,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對未完成任務的地區、企業集團和行政不作為的部門,都要追究主要領導責任,根據情節給予相應處分。為了督促檢查各地貫徹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會議精神和國發[2010]12號文件精神情況,國務院已組成六個督查組對河北、山西、內蒙古等18個重點地區進行節能減排專項督查,檢查重點是:各地制訂和實施節能減排工作方案情況;淘汰落后產能進展情況;嚴控新上“兩高”項目情況等7個方面內容。據悉監察部也已起草了《“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考核問責實施意見》,對于最后沒有完成目標的省、市、自治區行政領導將被追究責任。 在中央政策的高壓力下,地方政府紛紛表態,將不惜一切代價節能降耗,確保“十一五”目標的完成。各地已經紛紛出臺一些措施,例如對高耗能行業進行懲罰的電價措施,責令一些高耗能的企業和落后產能進行強制性檢修或關停。
化肥企業面臨停產壓力
化肥產業屬于高耗能產業,尤其是氮肥產業,所以被列為節能減排檢查的重點。從8月下旬開始,一些地區的化肥企業已經陸續收到政府下發的限電通知。其中對化肥企業影響較大的是山西晉城地區。晉城市繼7月1日對轄區內6家高耗能化工企業實施限產限電檢修后,8月18日又下發通知,決定從8月25日零時起,對包括4家化肥企業在內的13家煤化工企業和1家鋼鐵企業實施停產檢修。停產時間在兩個月以上,復產時間不確定。
山西晉城地區化肥企業的限電檢修對國內化肥市場影響較大,引起業內的高度關注。山西晉城是我國重要的氮肥生產基地,2009年尿素產量占到山西尿素產量的60%左右,占國內總產量的6%~7%。如果山西晉城的化肥企業全部按照要求停車檢修,除了影響企業的經營,月產量減少40萬噸對北方地區尿素市場資源價格影響較大,必將拉動價格上漲,進而影響秋播化肥市場和即將開始的2010/2011年度化肥淡季商業儲備。晉城也是我國大顆粒尿素的主要生產地區,年產能達300萬噸左右,企業減產后也會造成國內市場以及出口市場中大顆粒尿素現貨供應的極度緊張。
國務院督辦節能減排工作的完成不僅涉及到山西,據悉安徽、山東、河北、河南等尿素主產區的尿素企業也陸續接到限電停產的通知,只是目前企業還沒有按照要求停車檢修。如果后期檢查力度繼續加大,這些地區的尿素企業也將面臨停產。陳一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