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山東省的青島、煙臺、日照等港口是我國北方主要的化肥進出口港口。前不久,記者到山東煙臺港采訪,看到這里的露天貨位上堆滿了來自山東、山西、河北等地運來的等待出口的化肥。曾有報道,說山東各地港口出口的化肥占全國出口化肥總量的一半,而煙臺港又占到全山東省出口量的1/2。但是煙臺港陪同記者到現場采訪的王姓工作人員否定了這一說法。據他介紹,去年煙臺港的貨物吞吐量有1億多噸,而化肥的進出口量只有100多萬噸,只占全年進出口吞吐量的1%左右。
今年上半年集港的化肥大約有30多萬噸。當記者談及為何化肥生產企業早早地將化肥運到港口存放,大部分要等到下半年執行淡季關稅時才出口。工作人員介紹說,一是由于鐵路運輸緊張,企業得到出口訂單再往港口運可能誤了船期。另外在目前國內市場疲軟,企業庫存壓力過大,提前集港可以緩解企業庫存壓力。這無形中就造成化肥在港口儲存時間過長。每噸化肥一天要收0.40元的倉儲費,這無形中增加了化肥的出口成本。即使這樣,由于長期占用了港口的倉儲能力,直接影響港口進出口貨物的周轉量,港口方面接化肥的出口業務積極性不高。
目前中國化肥出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運到港口的化肥基本上都是袋裝,而一般海運均是散裝運輸,因此裝船前都要拆包才能裝船,這又就增加了裝船時間和工作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一3萬噸貨輪為例,如果裝一般的散貨用三四天即可裝滿,而將袋裝化肥拆包后再裝船,大約要十天左右。記者在煙臺采訪時,觀看了裝船的全過程。一袋袋山西某廠生產的尿素從露天貨場裝上電瓶車,拉到舶位前,先由工人手工拆包,通過傳送帶,裝到裝載機上,再往船上裝。據在烈日下搬運和拆包的工人講,為了保證船期,裝船期間他們要 24小時三班倒,工作量大,很辛苦。陪同記者的港口的工作人員說,現在這種進行高強度作業的工人,即使工資提高了,招工也很困難。
(陳一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