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的尋找與布局六家銀行提供的450億美元收購專項貸款全球三大鐵礦石生產商之一的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正使出渾身解數希望將全球最大的鉀肥生產商加拿大Potash公司攬入懷中。
在第一輪386億美元報價被拒絕之后必和必拓又向Potash公司發起了390億美元的惡意收購。P ot a s h公司的股東認為收購價格依然過低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其他能提出競爭性報價的公司。
必和必拓與淡水河谷、力拓壟斷了全球70%的鐵礦石資源依靠這種在價格和產量上的話語權使得它較容易就獲得高利潤。為什么這么一家資源類企業要花如此大的資金和成本去做一個需要沖破政府審批、整合難題、被收購方管理層流失等重重困難才可能成功的并購?
保持高增長的資本沖動和對鉀肥市場前景的看好以及控制全球鉀肥市場的定價是必和必拓下此決心的主要原因。
在截止今年6月30日的2010財年中必和必拓凈利潤由2009年同期的59億美元提升至127億美元增長一倍以上。但它卻對未來的業績表現出一定的擔憂中國、日本、歐美的鋼鐵生產商均已宣布在今年下半年進行減產必和必拓認為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將沖擊諸如鐵礦石和煉焦煤等商品的短期需求。
其實三大鐵礦石企業都是多元化的資源類公司必和必拓CEO高瑞思明確表示公司收購資源的戰略是大型、低成本、長壽命、多元化資產。顯示鉀肥符合高瑞思的這一標準。
事實上早在2003年Potash就已經開始關注鉀肥希望進入化肥產業。最近高瑞思對外宣稱在該公司的發展上鎳和鋁不像其他產品那么重要資本支出計劃的重點不可能放在這兩個部門。
鉀肥會成為鐵礦石以外另一個被搶購的大宗商品品種嗎?如果這項并購成功又會對全球的鉀肥市場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鉀肥的誘惑
鉀肥其實只是大宗商品市場的新寵。在過去的20年間鉀肥的產量以每年1%的速度緩慢增長它的價格扣除通脹因素卻下降了35%。
直到2008年鉀肥價格一下子上漲了3倍達到每噸800美元合同價格甚至一度超過1000美元大關。2009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鉀肥價格又下降到每噸300多美元。現在國際市場的鉀肥價格維持在300-350美元之間。
受此影響P o t a s h公司的股價也由最高時241美元暴跌一半。必和必拓公司認為目前P o t a s h產品生產的成本曲線處于或接近于同行業水平的最低谷因此在這個時間段提出以每股130美元收購Potash公司。
但Potash公司股東認為價格過低其投資者指出必和必拓可能必須提高其出價至每股150-160美元才能贏得PotashCorp董事會的支持。
“鉀肥是一種和鐵礦石最為相像的大宗商品。”信達證券化工分析師郭荊璞告訴《英才》記者。
首先這兩種資源都高度集中。據統計全球3/4以上的鉀肥產能、產量被9家利益關聯的企業掌控;其次與絕大多數的大宗商品都有期貨不同這兩個品種卻沒有。它們的價格主要由供需關系決定上游資源廠商按需生產這就使得價格向下波動的風險要小很多。
不過鉀肥資源的有限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全球鉀肥供需格局存在嚴重的不對稱現象世界上有超過150個國家消費鉀肥但是只有包括加拿大、俄羅斯、中國在內的12個國家生產鉀肥前10位的生產商把持了90%的產能和產量。
根據信達證券的研究報告全球鉀肥剩余產能并不多即使維持全球90%以上的開工率也只能勉強滿足未來每年4%的需求增長。
必和必拓相信未來在新興市場對鉀肥的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因此它擺出一副勢在必得的架式。
Potash公司CEO多伊爾對此做出了自己的評價。他認為必和必拓的計劃很天真“事實不止一次證明盲目生產不考慮市場是一種破產戰略。”
但高瑞思卻表現得很有信心他認為即使斥資400多億美元全現金要約收購Potash公司公司仍保持“A”信用評級。
郭荊璞算了一筆賬必和必拓公司融資450億一年的財務成本頂多四五十億。而鉀肥產品的現金流是非常好的即使保持目前一噸300多美元的低價一年賣掉八九百萬噸這個現金流還貸款一點問題都沒有。同時這一收購能夠使必和必拓在大宗商品的種類、運營的地理區域、顧客群方面更加多元化。
中國的并購沖動
近些年來在全球爭奪上游資源之時似乎必不可少地會出現中國企業的身影。正當必和必拓與Potash公司進行多方博弈之時有消息認為國內的大型化工企業中化集團將加入競購的行列充當“白衣騎士”。
據悉當一家公司成為其他企業的并購目標后(一般為惡意收購)公司的管理層為阻止惡意接管的發生會去尋找一家友好公司合并后者就被稱為“白衣騎士”。
全世界最大的買家收購了全球最大的化肥供應商這樣的想法聽上去相當的誘人。但郭荊璞認為中化集團充當“白衣騎士”收購Potash公司的可能性較小。一來收購的金額太大中化集團實力不太夠。另外充當“白衣騎士”一般會和Potash公司管理層有一個協議對他們有一定的權利保障并且出價很可能會需要比必和必拓高出20%以上而中化集團2009年的總資產僅為251.3億美元。
從2003年必和必拓開始積極布局鉀肥市場。2010年1月必和必拓以3.41億加元買下了加拿大第二大鉀肥生產商阿薩巴斯卡公司同時公司的計劃產能也躍升至1000萬噸以上達到了目前全球鉀肥產量的25%。
P o t a s h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相關工業品和飼料綜合性公司2009年它的鉀肥業務占全球產量的11%和全球總產能的20%。如果本次收購Potash公司成功必和必拓將成為全球鉀肥市場的絕對主導者。
壟斷往往帶來超額利潤這點在鐵礦石市場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當上游的鉀肥資源越發集中是否會出現像鐵礦石行業集體大幅加價下游市場被掐住脖子的現象?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指出目前全球鉀肥的定價模式是通過一年一度的談判方式達成年度定價主要由供應商控制價格。而近日必和必拓明確表示了希望旗下所有的商品都實行市場定價倘若必和必拓成功收購Potash全球鉀肥市場的定價方式將極有可能發生轉變。
現在國內的產量大概能占到整個供給量的40%以上據信達證券研究推測以后將逐步能達到60%的自給量。如何抓住機會進行收購將是國內企業需要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