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化肥市場 > 正文

市場化之困:天然氣價格該不該漲?


農資網 2010年10月15日 09:52 【

從2010年初以來,天然氣提價的腳步就沒停過。

  一直以來久拖不決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在今年成為了國家資源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政府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能真實反映市場供求狀況、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機制。然而,在老百姓看來,價格改革似乎總是跟“漲價”相掛鉤。

 那么,天然氣價格到底該不該漲?天然氣價改又該如何改呢?

  當前國內的天然氣價格偏低,筆者認為基本是實情。

  數據顯示,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通常為等熱值原油價格的60%左右(出廠環節),而目前國產陸上天然氣平均出廠基準價格僅相當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25%左右。與其他可替代能源價格相比,國內天然氣價格相當于等熱值液化石油氣價格的1/4,燃料油價格的1/3,進口天然氣價格的1/2左右。而在日本、歐盟和美國等地,天然氣出廠價或引進管道天然氣到岸價相當于國際原油價格的80%~90%。如果考慮到環境污染等外部成本,天然氣的價格更顯得被低估了。

  與氣價偏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天然氣資源的匱乏。我國天然氣田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區,而且氣田規模偏小,儲量豐度較低。目前中國天然氣僅占一次能源消費的3.8%,遠低于世界24%的平均水平。而我國天然氣資源人均占有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據有關方面測算,2008年和2009年國內天然氣供需缺口分別為30億立方米和90億立方米左右。可以說,調整前的天然氣價并未很好地反映資源的稀缺情況。

  天然氣價格被低估造成了兩個后果:從消費側來說,導致了資源的浪費,讓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局面更加嚴重;從生產側來說,則影響到生產商的積極性,這也是最近幾年“氣荒”頻發的原因。

  因此,唯有放開價格管制,發揮市場在天然氣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讓國內天然氣價格真正體現稀缺資源的價值,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從這個角度看,提價確有一定合理性。

  然而,市場化并不是天然與“漲價”掛鉤的。近年來,我國加大進口力度,已經形成了本土天然氣、管道天然氣與進口LNG“三分天下”的局面。進口天然氣比重的上升,意味著國內天然氣出廠價格遲早要和國際市場聯動,和國際替代能源價格聯動。而隨著美國頁巖氣的大量開采,造成了全球天然氣供大于求的格局,國際LNG市場價格已呈穩中有降的態勢。如果國內建立起一個市場化、國際化的科學合理的天然氣價格體制,國內氣價也應隨國際價格浮動。

  從長遠來看,國內天然氣的出廠價最終應通過市場競爭形成,而市場競爭的結果往往不是漲價。

  以美國為例,2009年美國用氣量為6億噸,仍然保持世界第一大天然氣需求國的地位。美國的天然氣管網長度有41.4萬公里,上游天然氣生產商有6800多家,天然氣管道運營商有160多家,天然氣交易商250多家,有近1200個地區配氣公司和6500多個終端用戶。同時,美政府規定天然氣管道輸送氣企業要簽訂100%的合同氣,這樣能防止生產商與管道商合謀壟斷天然氣市場。

  美國較充分的天然氣競爭格局,為其創造了一個較低氣價的環境。有了眾多的競爭廠商、發達的管網和天然氣接入的非壟斷性,天然氣的市場化可能意味著較低的價格。而且,美國不少企業遇到天然氣漲價時,會首選轉用其他燃料,這樣做不僅能促進氣價的下降,也能間接逼迫天然氣生產商想方設法尋找非常規的、便宜的天然氣。

  對中國來說,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還遠未完成。鑒于目前國內寡頭壟斷式的上游供應市場,如何建設一個競爭性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讓企業和民眾多一些選擇權,值得考慮。一般來說,天然氣產業的“自然壟斷”特性主要體現在輸送和零售管網建設環節,而天然氣的開采和進口環節,則不存在自然壟斷特性,條件成熟的時候應向民營公司和外資公司開放,引入市場競爭。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市場化。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舉報】 【關閉】【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