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從一農資雜志上讀到一則文章談到:對于一些老板來說應該“心存感激之情的態度”,對于“謝謝你”這句話是“確實被忽視了的酬勞形式”,有太多的項目結束時沒有進行鳴謝和慶祝,無論一個項目是成功還是失敗,最優秀的管理者都需要花時間來表達感激之情。對此,筆者不禁想到我們的農化服務,為何就不能從這種“感謝”開始呢?
想想我們這些年的農化服務,一到農忙季節,廠家、經銷商紛紛下鄉,要么趕大集、要么開農民會、要么辦培訓班,可謂是彩旗飄飄、喇叭聲聲,有樣品、有資料、有贈品、有技術專家講課,有農化服務隊送貨上門。反正都是頂呱呱的好東西,就看農民買不買用不用了。有很多農民的確買了你的產品,但你一收了他們的銀子,就再也不見蹤影了。至于農民使用你的產品效果怎么樣?中途是否發生、存在問題?農民是真增產了還是減產了?你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賣完一年算一年,管他好不好,來年重打鑼鼓另敲羅,擦擦桌子又一席,這便是目前很多農化服務者的所表現出來的不負責任的短視行為。
為此,筆者不禁想到,我們的廠家、經銷商如果能利用農閑季節,再來一個以“感謝”為主題的回訪活動,那效果會如何?哪位農民使用過你的產品?使用的效果怎樣?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什么不足和缺陷等等問題,進行回訪、搜集、總結,這必然就會為來年擴大市場、提高競爭力埋下伏筆、做好準備。為表示你的感謝,你可以送上一本宣傳你們產品的掛歷、以及農民用得著的小物件像塑料桶、太陽傘或一頂遮陽帽等等不一而足。還有像筆者前一段時間贊揚過的像五蓮縣嘉豐農資公司向農民贈送相關農資知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之類的書籍就受到了當地農民的歡迎。還可以利用送節目下鄉的形式在農閑或節假日到農村進行演出,即增加了節日氣氛、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農民也在這種娛樂過程當中了解了你的公司、你的產品、記住了你的名字、記住了你的品牌。你想,只要你的產品質量過硬,你的服務又好,他能不首先想到你嗎?
在這樣的一種基礎上,到了農資使用季節,你再搞幾個產品推介會,你的產品能不受農民歡迎嗎?這便是欲則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但愿我們這些農資人能夠轉變觀念,能多從農民的利益出發,多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時刻心懷一顆感恩之心,從感謝農民開始,你的服務自然就會真誠,你的產品質量自然就會過硬,你的收獲自然就會頗豐。厲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