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是一年中農資旺銷的黃金期,相關企業都會開足馬力全力備戰,但云南等地普鈣行業眼下卻陷入窘境,已初露春耕肥荒的端倪,這不禁讓人重新審視化肥流通環節。
經(jing)銷商(shang)不愿進高價貨(huo),而生產(chan)廠家又不愿降價賠本,化(hua)肥產(chan)銷不暢(chang)的結果,表現是今(jin)年小春普(pu)鈣(gai)市場或將(jiang)出現較大缺口,影響的卻(que)是“三農”發展的大局。這讓我們(men)看到,進一步理順化(hua)肥流通環(huan)節已(yi)經(jing)迫在眉睫。
理(li)順化(hua)肥(fei)流通環節,其實是個老話(hua)題,這(zhe)些年我們一直在(zai)做,但時至今日依(yi)然難言有重大突破。目前,國(guo)內化(hua)肥(fei)產(chan)能過剩,按理(li)說只要(yao)理(li)順了產(chan)銷(xiao)銜(xian)接,國(guo)內不存在(zai)化(hua)肥(fei)緊缺的(de)理(li)由。但眼下化(hua)肥(fei)經銷(xiao)商淡季不愿進貨,淡儲的(de)功能沒有了,必然導(dao)致廠家(jia)停產(chan)。而(er)萎縮(suo)的(de)化(hua)肥(fei)產(chan)量遇上(shang)春耕(geng)、秋種集中釋放的(de)化(hua)肥(fei)需求(qiu),就極有可能再次出現肥(fei)荒。
目前,國內化肥生產經營已基本實現市場化,相對而言,化肥行業發展的短腿在流通環節。因此,應進一步加快理順化肥流通市場,按照市場化的原則,輔之以政府必要的調控管理,建立穩定有效的淡季儲備、旺季拋售機制,為化肥產銷雙方營造一個預期明確的穩定發展環境。
(劉全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