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推進農業現代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關鍵期,要延續多年的連續增產態勢,同時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作為支農的化肥產業(ye)(ye)能否保持肥(fei)料供應的(de)主體地位(wei)?3月(yue)12日,在(zai)十一屆全國人大四(si)次會(hui)(hui)議新聞中心舉(ju)行的(de)主題為“十二五”農業(ye)(ye)發(fa)展規劃(hua)記者會(hui)(hui)上,農業(ye)(ye)部副部長危朝(chao)安在(zai)回答(da)本(ben)報記者提問時(shi)明確表示:“化肥(fei)是現代農業(ye)(ye)的(de)重要(yao)(yao)標(biao)志,糧(liang)食要(yao)(yao)增產、農業(ye)(ye)要(yao)(yao)發(fa)展,對化肥(fei)的(de)依(yi)賴程度還會(hui)(hui)越來越高。”
我國已經(jing)連續(xu)7年(nian)實現(xian)糧食增產,連續(xu)4年(nian)產量穩定在1萬(wan)億(yi)斤以(yi)上(shang)的水平。危朝安說(shuo),這在歷史上(shang)是(shi)少有的,“十(shi)二五”時期,將(jiang)繼續(xu)把保證(zheng)國家糧食安全、持續(xu)發展糧食生(sheng)產作為(wei)首要目(mu)標,今年(nian)的糧食總產量要在1萬(wan)億(yi)斤以(yi)上(shang)。
危朝安指出(chu),我國(guo)化(hua)肥工業發(fa)展得很快,為(wei)農業的(de)(de)發(fa)展、農民(min)的(de)(de)增(zeng)收(shou),特(te)別是糧食的(de)(de)增(zeng)產作出(chu)了重要(yao)的(de)(de)貢獻,我國(guo)每年化(hua)肥的(de)(de)使(shi)用量(liang)大(da)體在5460萬噸(折純)。
與此同時,化肥施用帶來的土壤污染問題也日益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危朝安重點提到了測土配方施肥。他認為,農業是個多功能的產業,不當的農業生產可能會造成污染,包括局部地區過量地施用化肥和不恰當地使用農藥等。但(dan)是(shi)(shi)科(ke)學(xue)的農業生產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cheng)負面(mian)影響,而且有正面(mian)的作用(yong)。他表示(shi):“為什(shen)么我們一直(zhi)搞(gao)測土配方(fang)施肥,就是(shi)(shi)盡可能使我們的施肥能夠科(ke)學(xue)合(he)理。”
據了解(jie),這些年,化肥的(de)(de)施用(yong)量雖然在增加,但是(shi)增長的(de)(de)幅(fu)度并(bing)不很快。對此,危(wei)朝(chao)安(an)認為(wei),原(yuan)因主要是(shi)推廣測土(tu)配方施肥,指導農民科學用(yong)肥,應(ying)該說(shuo)做了好(hao)幾年的(de)(de)工作,效(xiao)果(guo)是(shi)很顯(xian)著的(de)(de),今后要繼續堅持。
危朝安特別強調,使用化肥是為了保障農業能夠持續發展,同時也要大力推廣有機肥料和農機肥料。但是,化肥是肥料的主體,這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因此,化肥產業今后仍將會大發展。
(孔凡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