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兩會”已經圓滿閉幕了。但是,“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農資行業和“三農”問題的關注,他們深思熟慮的思考和觀點,都會長時間影響著政府對農資行業的發展思路和決策力度, 決定著整個農資行業的發展和未來走向。
從3 月3 日起到3 月15 日,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舉行, 如果說今年的“兩會”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從上到下對民生的關注度更高。這是一次集中度很高的“民生大考”
———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農業生產、控制物價上漲等等話題頻頻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和代表委員們的發言中。對于我們《農資導報》而言,本次“兩會”最大的不同是我們得到了更多采訪“兩會” 的記者名額,得以用更大力量、更多篇幅來報道“兩會”的進程。作為一家以報道農資行業為主的媒體, 我們得益于國家重視“三農”的政策和形勢。
記者有幸在此次兩會上能夠近距離接觸“兩會”代表委員,傾聽他們的心聲,記錄他們的喜怒哀樂。這些來自各地的“兩會”代表委員中,既有農資界國家級的專家、學者,也有著名農資生產、經營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更有來自一線的農技推廣人員。他們的喜怒哀樂映射出行業的喜怒哀樂, 他們的心聲代表著行業的心聲。
我們有幸能夠在第一時間報道各層面對“三農”、農資的訴求和聲音, 而也正因為如此, 讓我們站到了更高一層的平臺。身為涉農媒體,我們的記者得以在“兩會”期間的“‘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記者會”上,能夠從如林的提問手臂中脫穎而出, 向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提問本報所關注的問題,面陳自己的觀點。
糧食做為人類的基本生活用品,其重要性說多重也不過分。“無糧不穩、有糧不慌”,不論科技進步多快,人的生命與國家的穩定,時刻都與農業和糧食息息相關。當天災襲來如當下之日本, 人們的第一需要不是別的,是糧食和水。
糧食是人民生命和國家穩定的要素,化肥、農藥、種子則是目前糧食穩產增產的重要保障。正如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回答記者有關化肥發展的提問中所說的那樣: 糧食要增產,農業要發展,對化肥的依賴程度還會越來越高。在國家對“三農”問題越來越重視,政策向“三農”
大力傾斜的今天, 我們深深感到農業發展的春天也就是農資發展的春天。如果說這是行業幸福感,我們都應該對此感同身受。
但是, 我們也有很多的“不幸福”,比如說發展的壓力,比如說產能的過剩和市場秩序的有待完善。
要讓農資行業真正走上幸福之路,還有很多事情等待我們去做———從化肥大國、農藥大國成長為化肥強國、農藥強國,在科學發展思路之下前行,把更多高效、低耗能的產品生產出來,讓農民更方便,生產出品質更高的農作物……但是,這些“不幸福”恰是前進的動力,解決這一個個問題,我們才能不斷在幸福中前行,去追逐新的幸福。
行業幸福是我們行業媒體的幸福,對國內高層政事的追蹤報道、關注業內專家和各階層人士在“兩會”
上的觀點和建議, 是我們追逐行業發展目標的具體行動。相信這些觀點和建議能反映出行業的呼聲,能反映出未來發展的方向, 也希望這些文字在今后行業的發展中能夠起到應有的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