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剛公布的2 月份化肥出口數據了解到, 尿素和磷酸二銨的出口量繼續下降,分別只有19.6 萬噸和6.4 萬噸,尿素出口量同比下降了64.88%,磷酸二銨的出口增幅也從上月的25.98%下降到3.8%。從出口數據分析,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扼制了化肥的大量出口。
雖然從去年底開始, 國家再次調整了對化肥出口的關稅政策, 將旺季出口期提前到12 月,但是從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 月尿素和磷酸二銨的出口量仍居高不下, 分別達到150.6 萬噸和40.8 萬噸, 同比增幅仍高達200.7%和162.50%。業內人士分析, 這與去年部分出口化肥提前進入保稅區、結算期滯后等原因有關。同樣對海關總署公布的今年1 月的統計數據分析,從今年1 月份開始,尿素和磷酸二銨的出口數量出現了大幅下降,分別只有34.6 萬噸和14.5 萬噸, 與去年同期相比開始出現了下降甚至是負增長;今年,政府對化肥出口政策更加嚴格, 不但延長了旺季出口期, 而且降低了化肥出口的基準價, 使化肥出口難度更大。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今年化肥出口政策不再做調整, 即使在淡季窗口期,化肥出口,尤其是尿素的基準價明顯低于成本,出口難度很大。如果生產企業在長達半年左右的期間內, 化肥產品沒有有效的需求和流通支撐,必然導致更多的企業效益下降甚至虧損,產能過度損失,化肥供應難以保障, 其后果應引起各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因此業內人士建議, 政府應實行化肥出口配額制度, 通過配額控制出口量和出口季節比較容易操作,即可做到適量出口,又可提高中國出口商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如果不實行配額制度,應對當前的化肥關稅政策做出調整,適當提高化肥出口的基準價和延長淡季窗口期。
另據了解,近日,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會同中石油、湖北宜化、中化化肥、魯西化工有關負責人赴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反映當前行業面臨的困難和淡季尿素出口基準價偏低的問題。據了解,國家有關部門領導認真聽取了匯報,表示非常理解目前行業面臨的困難。財政部并就淡季尿素出口價進行了解釋, 認為今年執行的基準價2100 元應為不含稅的價格,并表示日后會向海關做出解釋。
這樣一來, 今年淡季尿素到港價控制在2030 元以下,報關價不高于2100 元即可享受7%的稅率,折尿素出廠價約在1900 ~2000元/噸左右。(陳一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