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內某個精細化學品或中間體掀起建設熱潮時候,不時傳出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草甘膦”的質疑。草甘膦作為全球最大農藥品種,近年來成為中國精細化工界盲目建設、產能嚴重過剩的代名詞。目前國內草甘膦80%左右產量依靠出口,對草甘膦出口情況進行回顧,希望能給處于風口浪尖上草甘膦行業一個參考。
2005-2008年國內草甘膦原藥出口數量快速增長;2009年出口增長勢頭有所減緩,單價大幅回落。2010年出口總量519943噸,同比增長1.9%,其中原藥出口223138噸,同比減少16.9%;水劑及其他非零售包裝除草劑出口296805噸,同比增長17.5%。原藥出口平均單價為2956美元/噸,同比下降4.1%,全年出口價格走勢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態勢。
2010年我國草甘膦原藥主要出口拉丁美洲、亞洲和北美洲,出口量分別占我國出口總量的43.5%、27.4%和16.3%,比2009年均有所下降;對大洋洲、歐洲出口增長。其中萬噸以上有7個國家,分別為阿根廷、美國、巴西、馬來西亞、印尼、澳大利亞和泰國,對這7個國家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75.4%;其中原藥出口增幅較大國家有阿根廷、印尼、澳大利亞、巴拉圭、烏拉圭等。非零售包裝除草劑出口超過萬噸國家有6個,分別為澳大利亞、加納、尼日利亞、泰國、越南和烏克蘭,對這6個國家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46.5%。
2010年經營草甘膦原藥出口業務企業共有162家,原藥出口數量位居前十名企業分別為浙江新安、南通江山、江蘇優士、江蘇好收成、山東潤豐、紐發姆(上海)公司、四川福華、浙江金帆達生化、寧波捷力克、世天威(上海)公司等。主要出口口岸為上海、青島、南京、寧波,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98.1%。
2010年草甘膦貿易幾大特點為:一是國內產能增速減緩,原料價格不斷上漲,出口企業近乎無利可圖;二是出口波動加大,1-4月出口單價隨原料成本上揚穩步上升,4月開始出口價格大幅下挫,6月平均單價僅為2650美元/噸,隨后開始攀升,12月價格由2950美元/噸急拉到全年最高價3360美元/噸;三是出口退稅取消,企業虧損面繼續加大,同時也加速了行業落后產能淘汰的步伐;四是巴西、歐盟、美國草甘膦反傾銷案取得勝利,利于我國草甘膦出口;五是生產成本增加,天然氣、煤、黃磷等資源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同時環保投入和運行費用不斷增加;六是出口依存度依然過高,出口量占產量80%左右,國際市場變動對我國草甘膦影響較大,2010年美洲干旱就給我國草甘膦出口帶來一定沖擊。
市場展望:一是產能增速放緩,2008年下半年開始至今的草甘膦行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擴產勢頭。二是原料漲價壓力巨大,自2010年四季度開始農藥生產進入高成本階段,環保要求、國外產品登記和日益增加的貿易摩擦都將導致生產成本快速增加。三是市場需求開始回暖,化石能源價格快速上漲,促進生物燃料產量快速增加,帶來轉基因作物大面積種植;免耕土地大力推廣;抗性增加造成草甘膦用量加大等因素都將有效促進全球草甘膦的市場需求。國外權威咨詢機構預測,未來五年全球草甘膦市場需求將保持在5%-10%之間的增幅。四是隨著微利甚至虧損持續時間增加,國際合作和國內行業整合步伐將加快,有助于國內草甘膦行業集約化的發展。六是盡管市場需求潛力較大,由于產能過剩嚴重,未來幾年企業開工率和利潤仍將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