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磷肥
江西貴溪化肥有限公司進出口公司總經理王惠敏:化肥作為惠農支農產品,利潤一直較低,如果出口再受阻,企業困難將很大。國家調控的目的是為了使農民用上肥,但如果最后把整個行業都做死了,最終可能讓調控落空。我覺得沒必要設立基準價,一方面,我們設定了淡旺季窗口期,就完全能保證國內用肥;另一方面,目前我們在原材料方面沒有自主權,價格變化導致成本波動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國家調控政策的基準價又難以做到因時而變。
湖北宜化集團北京分公司總經理鄭剛:現在磷礦石、電價、勞動力成本都在上漲,生產成本很高,若基準價含稅,那么目前狀況下磷酸二銨出口肯定是要虧損的。此外,目前的淡旺季一刀切政策,給企業集中出口造成很大壓力,導致運費和人工成本上升,自然也會推高化肥價格,這對農業生產顯然是不利的。不僅如此,集中出口還給國外炒家提供了操作空間,所以我建議采取配額制,這樣更靈活,更便于國家控制,有利于穩定市場。
貴州甕福集團國際貿易公司業務部經理李東波:按照目前3400元/噸的基準價含稅計算的話,磷酸二銨出口沒有任何利潤。從三四月份開始,磷銨的國內銷售季節就過去了,而企業還必須照常生產,不能輕易停車,因為一旦停車損失將是巨大的。懂肥料的人都知道,磷肥、氮肥產能過剩,如果國內賣不了,而國外又不準賣,企業還怎么生存?既然現在是市場經濟,國家就不應該采用行政手段來對市場進行過分干預,特別是在目前國內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沒必要過分限制磷銨出口。
華農農資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總經理李菁:基準價實施有3年左右了,今年對出口影響最大。原因是今年基準價大大降低,而生產成本又在大幅上升,導致基準價門檻效應凸顯。如果按照目前的政策,二銨、一銨和尿素都沒辦法出口。
某農資流通龍頭企業總經理助理劉先生:目前出口的主要矛盾還是基準價問題。今年由于基準價含稅加上人民幣升值,出口前景很不樂觀,基本上按照現在的基準價沒辦法出口。以前國內產量低的時候沒有出口限制,而現在產量高了,反而不讓出口。化肥作為支農產品和資源性產品,立足于國內市場沒錯,但在國內產能過剩而國際市場價格又較高的情況下,讓國內企業在國內市場互相拼殺就顯得不太合理。
湖北某大型磷肥企業進出口部經理魯先生:出口基準價的問題主要是企業承擔的稅增加了,作為企業當然會盡量簽訂更高的價格,也想為國家繳納更多的稅,但也希望提高一下基準價,在目前國際市場行情比較好的時候,掙點外匯。基準價制定畢竟過去近半年了,原材料上漲,運費價格上揚,基準價有必要調整一下。在目前的關稅政策下,預計整個肥料行業出口會減少,這樣可能會導致企業資金緊張,庫存壓力加大,生產企業面臨虧本。如果下半年市場不好,那么今年磷肥企業形勢將不容樂觀。
某大型磷復肥企業營銷公司總經理汪女士:化肥產品價格一直是很低的。我記得1996年前后,二銨市場價就已經在2800~2900元/噸之間,現在主流出廠價也就3000~3300元/噸,1991~1992年間尿素就有1700~1800元,化肥產品沒有大幅漲價,而它的上游原材料如硫黃、磷礦石卻在猛漲,所以實際上化肥企業是很困難的,只能借助適度出點口使企業得以生存。我覺得國家的調控政策應當有個平衡,不能僅僅為了農業用肥,就把整個行業給做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