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農業夏季生產的緊要時節,也是一年中農資消耗的旺季。本以為中小農化企業會開足馬力加緊生產,而記者卻在江蘇、浙江等地的中小農化企業中發現,由于面臨融資難題,企業無法組進原料,與大好行情失之交臂。部分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甚至出現關停倒閉現象。
7月6日,央行宣布,自7月7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第3次加息,也是去年加息周期啟動后的第5次加息。而就在6月20日,央行年內第六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使其攀至21.5%的歷史新高。自去年以來,央行屢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和貸款利率,加息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而“提準”加大了整個社會的融資難度。特別是由于眾多中小企業并非金融機構的重點投放對象,由此融資難度更大。
在中小企業中,一些化肥、農藥企業生產與農時關系密切,具有季節性經營的特點,其融資需求往往隨農化產品旺銷而陡增。江蘇徐州弘安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經理趙琦告訴記者:“近年來,原料和產品價格波動太大,中小企業一般都不愿庫存產品,一是怕積壓資金,二是避免存貨貶值的風險。但等到用肥旺季需要加大產量時,融資又發生困難,往往坐失商機。”
據趙琦介紹,該公司主要生產經營磷酸二氫鉀,該產品是一種含磷鉀元素的高效綠色復合肥,推廣前景非常好。近年來,他們積極參加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區的農資政府采購,多次獲得政府訂單。但由于產品母體原料黃磷一直保持在每噸17000元的高位,氯化鉀、純堿的價格也猛漲,造成磷酸二氫鉀產品制造成本高達12000元/噸,生產資金占用量猛增,存貨難度越來越大。
從事復合肥生產的安徽淮北格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也碰到了這樣的難題。該公司副總經理王均太告訴記者:“每年從夏收、夏種到秋季,都是化肥銷售旺季,時常會有大訂單。但由于訂單量大,時間緊,迫于不能融到資,往往依靠民間借貸,而高利息幾乎抵消了所有利潤,最后一算賬,白忙活了一場,非常可惜!”記者從王均太的話語里聽到的是沮喪和失望。
江蘇安邦電化有限公司銷售管理公司王海軍告訴記者:“由于中小企業銷售渠道依賴性較強,代理經銷商一般占據主動地位,往往是先拿貨后付款,還常常拖延付款時間,加上他們拿貨比較集中,難免會造成生產企業資金不能及時回籠,更加劇了資金的短缺。”
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孫濤認為,銀行為降低經營風險,避免過多壞賬損失,現在對每一筆貸款往往都會采取抵押或擔保等防范手段。中小企業已經很難再拿出符合銀行要求的抵押物,選擇擔保人也很難。這就是中小企業普遍貸款難的根本原因。
業內人士認為,中小農化企業季節性短期貸款有其合理性與針對性,滿足他們的要求對于穩定農化產品平穩供應,避免價格暴漲暴跌作用明顯。金融企業還需從大處著想,對于貸款投放對象,既要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
江蘇省化工行業協會會長秦志強表示,作為化工大省,江蘇擁有化工企業8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的5500家,中小企業所占比例較大。“中小農化企業生產經營一般呈現小規模、多品種的特點。所以,對中小農化企業具有季節性特點的短期融資需求,金融機構應當給予充分重視,使他們有適度的生存發展空間。”秦志強說。
工行江蘇徐州堤北營業部主任王山認為,要解決中小農化企業季節性融資難的問題,有兩條途徑可以參考:一是央行給予各商業銀行專項撥款,定向投放給相關農化企業;二是由財政資金撥付,調撥款項專用于支持農化企業季節性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