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時下正值尿素的低關稅期,但從筆者掌握的數據來看,形勢并不樂觀,出口情況明顯不及去年同期,或許起初還有不少貿易商憧憬著今年能像2010年那般多達703萬噸的出口量,但當窗口期過去兩個月之后,形勢仍未見好轉,此時業內各界才開始對尿素出口產生質疑。據筆者分析,原因大概為三點:首先是政府加大了對尿素出口的管制力度,在7%淡季關稅的基礎上追加了保證金一項,從而提高了出口門檻;其次,國際尿素價格相對較低,中國尿素在烏克蘭、中東等對手面前缺少競爭力;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點,國際市場找到了尿素出口的替代品,那就是含氮、磷的復二元合肥。
作為還有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復合肥而言,在出口方面具有價格以及政策的雙重優勢,價格不難理解,主要以磷酸一銨、氯化銨為原料的二元肥,配比為20-20-0,從含量角度而言,平均價格要低過尿素,因而具備了價格優勢,同時常年執行7%的出口關稅為二元肥創造了巨大的出口利潤,憑借以上兩點,我國上半年出口含氮、磷二元肥752.3萬噸,同比增長了4倍之多,從下圖便可以看出,去年二季度二元肥單月出口量均未超過5萬噸,而今年6月卻一度達到了30萬噸,而且據筆者了解,三季度的出口量還將只多不少。
首先,從貿易角度來說,二元肥出口僅征收7%的關稅。其次,從養分含量角度考慮,其自身包含的氮、磷兩種元素,雖然20-20-0的氮、磷、鉀配方不及含氮量46.2%的尿素也趕不上含磷55%的磷酸二銨,但尿素以及磷銨卻被追加了較高的保證金,出口難見利潤,而從關稅以及含量這兩點分析,對于同時需要進口尿素以及磷銨的國家來說,二元肥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替代品。例如,印度與中國簽訂了100多萬噸的二元肥進口訂單,而且印度政府也增加了對二元肥進口補貼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替代進口已被市場認可。
另外,對比國內尿素上半年貿易來看,1-6月出口量僅為68萬噸,同比減少了55%,而且國際尿素價格并沒有因為中國出口的減量而大幅上漲,反倒再近一個月內吹低位盤整,這就很好的證明了國際市場正減少對尿素的需求量。年內,印度已經進行了兩次尿素招標工作,結果并不理想。貿易商需要的離岸價相對較低,而中國尿素企業迫于關稅壓力而很難提供,面對尿素出口的窘境,那些進口大國不得不去尋找對中國高關稅的辦法。
從近兩個月的貿易形勢看,我國尿素出口量明顯減少,而二元肥卻在大幅增加,面對出口現狀,我們不能說貿易商轉了關稅的“空子:,只能說利潤決定了市場需求,不過,即便業內意識到二元肥的出口關稅應該早做調整,但政府似乎對此尚未做出明示。因此,在短期內,二元肥出口行情仍被看好,而且有可能更大程度的取代尿素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