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罵我們菜農的人太多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市的老菜農韓貴方心中五味雜陳。
韓貴方種菜20多年了,是村里公認的種菜能手。17日下午,記者到韓貴方的蔬菜大棚,他正在給已經結滿小黃瓜的瓜藤整枝。
“一季黃瓜要打幾遍藥?”聽了記者的發問,韓貴方呵呵笑了起來,說:“你是想問農藥殘留的事兒吧?”
一涉及農藥話題,韓貴方像打開了話匣子:“這些年出了毒韭菜、毒豇豆的事,大家都罵菜農黑心,我心里很難受。”
見記者來采訪,菜農賈佩才也湊了上來。“你覺得我們愿意打農藥嗎?”賈佩才反問記者。記者還沒回答,他就接著說:“其實我們也不愿意打,這是個花錢、出力、不討好的事,但是不打還真不行。這些年病害越來越嚴重,像霜霉病、靶斑病,幾乎年年有。”
記者問:“用生物類的農藥不行嗎?”韓貴方說:“行啊,我現在用的就是生物農藥,村里很多人也都用上了。但是,生物農藥比較貴,見效也慢,有時候防治效果還不好,還是有一部分菜農對生物農藥不放心。”
一季黃瓜要用多少化肥呢?說起化肥,韓貴方和賈佩才都覺得“菜農很委屈”。他們“訴苦”說,前些年化肥確實用得多,當時,報紙、電視,還有專家和技術干部,都宣傳化肥的好處,不臟、省力、效果還好,菜農是把化肥當高科技產品用的。后來我們有點科技意識了,加上媒體宣傳,我們才知道過量使用化肥的壞處,所以從七八年前就開始有意識地少用化肥了。
壽光大棚蔬菜化肥使用量監測數據顯示,從1994年至2006年前后,化肥使用量逐年上升,2006年之后逐年下降。這反映了當地菜農對使用化肥的認識變化。
記者問:“那你們怎么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兩位老農笑笑說,農民不懂大道理,不過種菜多年,確實有一些心里話想說。
賈佩才說,國家應該加強種苗研究,現在的種苗太不抗病,病多打藥就多,病少打藥自然會少。在這方面國產苗還真不如外國苗,很多菜農都買外國苗,非常貴,但不買又不行。
“國家還應該加大對生物農資的補貼,把這類安全、環保的農資價格降下來。要是生物農資的價格、藥效、肥效和化學農資差不多,菜農就會選擇生物農資。”韓貴方補充說。
兩位老農還認為,蔬菜質量監管還要繼續加強,嚴格禁止那些不合格的蔬菜進入市場。“出一件事就影響整個蔬菜種植,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連合格產品都要受牽連。”韓貴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