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報全部收官,農藥企業整體業績不盡如人意。在重點關注的18家上市企業中,有6家企業出現業績虧損,5家企業利潤同比下滑。其中,大成股份虧損最多,高達2.7億元;新安股份、江山股份、華星化工、*ST國發和湖南海利都呈現不同程度虧損。
近年來,農藥行業持續低迷,眾多企業深陷業績困境。今年上半年,受全球性異常氣候影響,東南亞、歐洲等南半球國家和地區嚴重干旱少雨,我國長江中下游和黃淮海地區前期出現五十年不遇的干旱,后期旱澇急轉,導致旱澇成災,使得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減少和生長周期延后,致使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和使用旺季延后,出現“旺季不旺”。業內人士指出,天公如此不作美,即便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也難以獨善其身。
南方農村報記者統計的6家虧損企業和5家利潤下滑企業的半年報分析,其虧損原因大致相同,都歸結于外部環境。一是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加之農藥市場整體產能依然過剩,競爭激烈,增加了銷售難度;二是如前所述,今年上半年國內低溫、旱澇急轉等反常氣候,嚴重影響了田間正常耕作與施肥,導致農藥需求大幅下降;三是基礎化工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以及環保政策等客觀因素造成農藥類主導產品成本上漲。另外,由于央行幾次加息,持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導致企業融資難度大,融資成本增加。
新安股份、江山股份和華星化工特別指出,其上半年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草甘膦市場行情持續低迷,低位運行,導致產能供過于求,需求不旺,從而嚴重影響了銷售進行。揚農化工還指出,受國內非法侵權產品的沖擊,導致衛生菊酯市場中不規范競爭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上市不足一年的企業,輝豐股份自2010年11月9日上市以后,業績迅速變臉,凈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了47.77%。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行業不景氣,不少企業的業績卻逆勢增長。例如諾普信的凈利潤達到了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9.87%;沙隆達A當期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6.59%,增長勢頭看好,華陽科技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35.27%,增長率驚人。
據了解,在殘酷的外部運營環境下,諾普信卻借力經銷和直銷“兩張網”的新銷售模式,保持了業績的穩健增長;沙隆達A和華陽科技也通過降低生產成本、拓展銷售渠道、加強管理和控制等措施,保證了業績的高速增長。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國內農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況下,企業只有走產品差異化路線,創新營銷模式,避免同質化競爭才能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