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第十一屆全國農藥交流會傳出這樣的信息:《農藥工業“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即將出臺,其重點將解決農藥行業存在的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低等矛盾。
據了解,“十一五”時期,中國農藥工業仍存在產業集中度低、產品結構落后、自主創新能力弱、污染治理任務重、假冒偽劣現象嚴重這五個制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解決這些深層次的矛盾。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出席會議并對農藥行業“十二五”發展提出了四點具體建議,一是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包括組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農藥企業或企業集團,發展專業化園區提高產業集中度,在逐步淘汰高毒、高風險農藥品種的同時重點發展高效、安全、經濟和環境友好的農藥新品種。二是要突破一批核心技術,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推進產、學、研農藥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努力提高科研經費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三是要大力推進責任關懷,提高行業的安全環保水平,引導企業發展循環經濟,鼓勵清潔生產。四是要加強行業運行監測,維護正常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宋顯珠表示,由工信部主持制定的《農藥工業“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即將出臺。針對農藥行業面臨的五大瓶頸,規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布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行業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限制一批劇毒、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原藥新增生產能力,限制一批生產能力過剩的農藥品種;加快推進農藥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和企業兼并重組;著力優化區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強技術創新工作,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強推進“責任關懷”;加強農藥工業質量品牌建設;落實好產業政策出臺后的相關配套保障措施,做好《農藥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等。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理事長羅海章表示,農藥企業要共同努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不斷進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努力提高現代企業管理水平;從片面追求產量和規模、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盲目擴張向嚴格治理“三廢”,做一個對社會、對社區、對員工高度負責任的現代企業轉變;從原藥生產供應商向環境友好型終端制劑產品、自主品牌建設和市場指導服務一體化轉變,走內涵發展道路,使我國農藥行業在不斷做大的同時,努力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