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內高濃度磷復肥市場價格呈現階段性緩慢回旋上漲、銷量穩中趨降、主銷季節普遍推遲、廠家開工不足、弱勢運行等特點。
究其原因,一是商家對行情不看好,謹慎操作,保持了市場的理智與有序。廠家每一次漲價,都沒有得到商家和市場的及時認同,商家要么不積極打款,要么推遲發貨,即買即賣,減少了盲目囤貨,減少了投機與炒作,也避免了行情的大起大落,使全年價格走勢比較平穩,促進了化肥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是原材料成本上升,支撐了市場價格穩中有升。今年以來,煤炭、磷礦、硫酸、硫磺、合成氨、鉀肥、等原材料和能源價格,持續上漲或高位運行,導致高濃度磷復肥成本不斷上升,推動化肥價格穩步上漲。
三是出口增加拉動市場價格走高。受國際市場需求回暖和國家近期出口關稅政策的影響,化肥出口增長迅速,今年前8個月化肥累計出口975萬噸,同比多出口209萬噸。主要是氮、磷二元肥因不受政策影響而出口猛增,1-8月累計出口186萬噸,同比大幅增加155萬噸,從而全方位推動了國內磷復肥市場。
四是通脹為肥價上漲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國內生產、生活消費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消費價格指數CPI逐月提高,人們對通脹的預期,與肥價產生緊密關聯,特別是與化肥關系密切的糧食、油料、果蔬價格的上漲,提高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增強了對肥價上漲的承受能力,與肥價上漲形成互動,減小了化肥價格上漲的阻力。
五是資源短缺及節能減排影響了部分產能,進而推動了價格上漲。生產高濃度磷復肥需要P2O530%以上的高品位優質磷礦,而我國磷資源現狀是豐而不富,隨著近十年國產高濃度磷復肥的高速發展,每年需要消耗6000萬噸以上的優質磷礦,磷礦供應緊張的矛盾已十分明顯。今年國家出臺政策,要求磷礦產地建立資源儲備機制,如湖北省已經對磷礦進行限采,限期關閉或重組15萬噸以下的磷礦,導致磷礦供應更為緊張。一些企業出現因磷礦供應不足、品位下降、雜質含量增多,導致裝置不能正常運行,產能受限。同時,去年底的節能減排,今年夏季各地用電緊張,拉閘限電,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化肥產量。
六是自然災害不同程度影響了化肥的銷量。今年是自然災害對化肥市場影響較為明顯的一年,春季,北方持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土地不能按時播種;而南方則大面積干旱,長江流域旱情嚴重,洞庭湖、鄱陽湖水位急劇下降,嚴重影響耕種;夏季,南方地區暴雨、臺風頻襲,許多地方出現內澇、土地被淹;秋播中原市場的持續降雨,氣溫偏低,影響農作物的收成與秋播。這些區域性的異常天氣,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化肥銷售。
關于后市,當前化肥市場的整體形勢是除鉀肥外,化肥市場整體供大于求,產量總體保持增長,進出口總體增長,庫存下降,市場價格在較高位盤整。
下一步政策措施,為了保障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春耕的農業生產、穩定化肥市場供應和價格,按照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要加大化肥出口的控制力度,氮、磷二元素復合肥、十公斤以下的小包裝化肥等是目前關稅的漏洞,明年要把漏洞補上,也就是要把這些品種納入高關稅或者較高關稅的范圍,目前正協調各部門意見進行研究,第四季度不排除推出新政策的可能性,不要聽信市場傳言,抱有博弈心理,以免蒙受損失。相信國家在控制化肥出口的同時,也會出臺其他政策措施,疏導國內過剩的產能。因此,就高濃度磷復肥來說,價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