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作為農業的上游行業,被稱為糧食的“糧食”,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基礎地位。受人口增長、生物能源技術發展、政府農業補貼增加等因素影響,中國農作物播種面積略有增長,從而帶動了化肥需求的增加。從中國化肥行業近些年的發展來看,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諸如電價、運輸等相關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以鼓勵和促進化肥行業發展,在需求和政策的雙重驅動下,中國化肥產量逐年提高。具體到各細分子行業,目前氮肥和磷肥均已實現自給自足,且出現不同程度的過剩;鉀肥行業受國內鉀資源匱乏等因素的制約,發展相對緩慢,產品長期處于供不應求局面,2010年對外依存度高達44.29%;復合肥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實際產能過剩,企業開工率嚴重不足,未來發展有賴于測土配方等施肥技術的廣泛應用。
總體上,化肥行業面臨整體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且短期內難以改變。從企業層面看,中國化肥行業企業數量眾多,且以中小企業為主,行業競爭激烈;競爭格局方面,大型企業的梯隊層次相對清晰,而大量中小企業還處于無序競爭狀態。從行業運行效益來看,化肥行業資產規模擴張較快,資產負債率偏高,債務負擔較重,2008年金融危機對行業沖擊很大,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出現明顯下降,目前雖有所好轉但尚未恢復至危機前水平。
中債資信認為,化肥行業作為農業的上游行業,需求較穩定,但也面臨企業數量眾多、產品產能結構性過剩、行業競爭激烈等諸多問題,在資產、收入、利潤以及現金流規模方面均低于主要行業的平均水平,償債能力一般,面臨的風險高于其他行業,行業整體信用質量較差。行業內部信用品質差異方面,化肥行業規模經濟特征決定了經營規模是影響企業信用品質的關鍵因素;同時由于化肥企業對于上游原料資源的依賴性很強,原料自給率對個體企業的生產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具有顯著影響,此外不同種類的化肥產品由于市場供求和競爭程度差異,也直接影響著個體企業的盈利能力,并成為決定企業信用品質的重要因素。總的來看,規模優勢顯著、原料自給率高、產品細分市場景氣度高的企業擁有相對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更好的信用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