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鉀肥資源有限,且集中在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少數國家,加之國內需求恢復正常,國際鉀肥供應商BPC趁機上調鉀肥價格,鉀肥價格未來仍有上漲的潛力。印度大單預示國際鉀肥價格醞釀新一輪上漲,在國內鉀肥對外依存度在50%以上的情況下,只能被迫接受高定價。國內鉀肥生產廠家冠農股份、鹽湖股份和中信國安將受益。
12月8日,業內有消息傳出,化肥2012年的出口關稅政策已經基本確定,10日左右即將出臺;而2012年上半年度進口鉀肥價格的談判,也將于下周正式啟動。此前,作為外方談判者的國際鉀肥供應商BPC放出風來,表示將于12月與中國進行2012年鉀肥合同談判,且報價不會低于印度最新執行的合同價530美元/噸。
鉀肥價格上漲主要是需求增加,而供給增長緩慢。需求增長一方面來源于全球人口快速增長,糧食需求增加,因此需要更多的化肥;另一方面在于新興國家飲食結構變化,需要更多的糧食發展畜牧業以滿足人們肉制品的需求。
2011年8月,印度與國際鉀肥供應商Canpotex簽下一份67萬噸、橫跨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的鉀肥合同。其中,第四季度供應的鉀肥價格為470美元/噸,與中國此前簽訂的2011年下半年合同價格相同,但2012年第一季度的合同價格則定在了530美元/噸。由于該合同中敲定了關于明年一季度合同漲價的細節,加上近期國際鉀肥庫存大幅下降,業內普遍預期鉀肥價格或面臨新一輪上漲。
首先從供給上看,全球鉀礦儲量相對集中,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北美、歐洲、南美、中東和亞洲的泰國等國家。其中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四國探明儲量占世界總量的92%。
我國也主要在青海鹽湖地區有較大儲量,總體而言,鉀肥資源相當貧乏。
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分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國氯化鉀基礎儲量為3.64億噸,僅占全球氯化鉀儲量的2%左右,且主要是液體礦。其中95%分布在西部的青海柴達木盆地和新疆羅布泊北洼地。目前我國大規模開發的僅是品位較高、易開采的晶間鹵水鉀資源,氧化鉀折純儲量僅有0.8億噸。
其次,從鉀肥產量上講,供應商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前獨聯體國家和中東地區,具有高度行業壟斷的特點。其中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以色列、約旦六國的產量占全球產量的88%;而世界五大鉀肥生產商(加拿大Potashcorp,美國Mosaic,白俄羅斯Belaruskali,德國Kali&Saiz,俄羅斯Uralkali)的氯化鉀產能占全球的65%,出口量占全球的80%以上。
特別是近幾年來,新的跨國壟斷礦業集團紛紛涉足鉀肥經營,國際供應商之間加大股權整合力度,使得原本形成的壟斷格局進一步加劇,全球鉀肥產能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俄羅斯烏拉爾鉀肥公司大股東控股謝爾維尼特鉀鹽公司,整合了俄羅斯國內的鉀肥生產,目前正積極謀劃收購白俄羅斯鉀肥公司,屆時加鉀、俄鉀兩家公司將壟斷全球70%的產能;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公司積極涉足鉀肥開采,產能擴張迅速,并不斷謀求控股、兼并原有鉀肥生產企業。
由于供給增長有限,而需求不斷增加,主要產地庫存下降。
據美國肥料研究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幾個月來北美鉀肥供應持續緊張,如6月份氯化鉀庫存量下降了14%,庫存量降至174萬噸,同比減少27%;7月份的庫存量更低于5年平均值23%。
作為傳統農業大國,我國對鉀肥需要量巨大,但國內鉀礦資源卻嚴重不足。鉀肥對外依存度達60%,危及我國糧食安全。
我國土壤結構中鉀元素分布不平衡,尤其在我國南方和長江流域廣大地區的土壤中普遍缺鉀。我國農業部門推薦的氮、磷、鉀施肥配比為1:0.4:0.3,按此比例計算,我國實際鉀肥年需求量應該超過2000萬噸。由于國際鉀肥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國內市場需求受到抑制,目前鉀肥年需求量大約在1000萬噸左右。
我國目前每年鉀肥產量達到400萬-500萬噸,其中鹽湖股份占其中的50%-60%,已基本達到最高的產能限度,但是相對于國內至少超過1000萬噸的年需求量來說,仍存在較大缺口,需進口鉀肥保障國內供應。
目前我國鉀肥對外依存度平均保持在50%以上,根據海關統計,我國近幾年的鉀肥進口量分別為:2003年623萬噸、2004年718萬噸、2005年883萬噸、2006年705萬噸、2007年941萬噸、2008年514萬噸、2009年198萬噸、2010年524萬噸、2011年進口量預計將達600萬噸,對外依存度達到60%。
而國際主要鉀肥市場中,2010年底以來,除了印度上調長單進口價格,巴西、東南亞海外短單CFR 價格從上調170至550美元/噸;北美FOB價格一直領先全球,目前達593美元/噸;而開工早已滿負荷的供應商3 季度訂單基本告罄,7月底北美鉀肥庫存低于5年均值23%。雖然目前中國進口量少,印度進口也滯后4個月以上,但補庫存并未完成,僅僅是開始,因而中短期漲價動力仍然強勁。
與過去兩年災害頻發不同,2011年國內外施肥季節天氣正常,鉀肥進口需求有望全面恢復到正常的600-800萬噸水平,使鉀肥價格上漲仍存在較大的動力。
2009年、2010年兩年需求低迷,主要是由于國內外自然災害頻繁,使鉀肥需求被天氣狀況所抑制。在全球農業經歷兩年減產后回升的大周期下,補庫存、科學施肥提升鉀肥需求增長空間。2011年在漲價預期之下,國內鉀肥生產廠家鹽湖股份(000792)、冠農股份和中信國安將受益。
2011年以來,鉀肥價格一直處于單邊上漲的態勢,鹽湖股份鉀肥價格從2011年年初的2800元/噸(送到價運費大約200元/噸),一直漲至第三季度的3150元/噸(出廠價)。上半年鹽湖股份完成對集團的吸收合并,合并后兩公司原持續存在的礦產資源使用費用、藥劑、編織袋、給排鹵、水、電等關聯交易事項自行消除,從而使氯化鉀產品的生產成本得以降低,合并后的優勢逐漸體現。另外,固液轉化100萬噸氯化鉀項目將顯著增厚公司業績。公司通過子公司鹽湖發展新建100萬噸氯化鉀項目建設期約18個月,2012年底有望投產,投產后公司產能將由250萬噸/年增加到350萬噸/年。公司作為國內鉀肥市場的主要供應商,業內地位將進一步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