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行業利潤同比增超三倍,主要是成本推動,而庫存減少提高了供方議價能力,使行業整體經營明顯好轉。湖北宜化、華魯恒升、四川美豐等企業有望實現業績大幅增長。化肥作為重要的農資生產資料,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發展和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實現需求雙方和國家“共贏”才是行業長治久安之道。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11月,全國氮肥產量3,534.7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4.9%。1-9月份,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151.7億元,同比增加34.6%;實現利潤93.6億元,同比增長350.3%,銷售利潤率約4.35%,比上年有較大幅度提升。
氮肥行業景氣度大幅回升,主要是由于成本推動,氮肥銷售價格回升,使行業整體經營明顯好轉。2011年下半年開始,價格基本穩定在每噸1,900-2,200元,小氮肥如硫銨、碳銨和氯化銨價格也都較高,整個氮肥生產利潤率比上年好。
2011年氣頭企業原料天然氣普遍漲價,煤頭企業原料煤炭價格同比每噸上漲200-300元。與此同時,電費和人工費用也有所上漲。因此,2011年合成氨生產成本總體每噸上漲約200元,尿素生產成本每噸上漲200-300元。
另外,2011年上半年氮肥低迷,企業紛紛減產消化庫存,提高了供方議價能力。
2011年1-5月份氮肥企業開工率持續低位運行,尿素月產量同比持續下降;6月份國內市場回暖,企業生產積極性提高,產量逐漸增加;但到10月份企業開工率再次大幅下滑,中國氮肥工業協會11月中旬調查顯示,全國尿素企業開工率僅70%。
受益氮肥行業經營狀況好轉,湖北宜化(000422:18.13,-0.27,↓-1.47)、華魯恒升(600426:7.50,-0.11,↓-1.45)、四川美豐(000731:6.84,-0.21,↓-2.98)等企業有望實現業績大幅增長。
華魯恒升長期業績增長主要來源于新增產能和新建項目。公司現有尿素實際產能120萬噸/年,改造后將增加20萬噸/年;現有醋酸產能35萬噸/年,節能改造后將增加至50萬噸/年,2013年將增加至80萬噸/年;在建的16萬噸/年己二酸項目預計于12月底建成投產;在建的5萬噸/年乙二醇項目預計于明年一季度建成投產,10萬噸/年三聚氰胺項目預計于明年底建成投產;20萬噸/年多元醇項目預計于2013年一季度建成投產。
湖北宜化旗下新疆宜化40萬噸合成氨、60萬噸尿素項目開車投產,新疆尿素增厚2012年每股收益0.83元,成為繼聯合化工后的另一亮點。
四川美豐由于尿素價格上漲以及開工率提升導致公司業績超預期。公司2011年實現凈利潤27,161萬元-29,173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0%-190%,實現EPS0.54-0.58元,超出市場預期。業績超市場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主要原料天然氣供應比往年充足,開工率有較大幅度提升,不但增加了尿素產量,也降低尿素生產成本;其次,尿素價格較去年上漲接近20%,而原料天然氣價格沒變化,公司尿素毛利率較去年上漲6個百分點左右。
化肥作為重要的農資生產資料,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發展和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被列為國家重點鼓勵和發展的產業,因此受政策影響較大。尤其是氮肥和磷肥等產能過剩的子行業,企業目前一方面面臨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攀升導致生產成本加大,另一方面通過新的關稅政策等出口限制政策造成化肥出口受限,這將進一步導致化肥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下降,尤其是中小化肥企業處境將尤為艱難,而擁有資源或技術優勢的企業將獲得核心競爭優勢。
要使包括氮肥在內的化肥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在保護行業正常利潤的同時,使農民也能從中獲益,實現需求雙方和國家“共贏”才是行業長治久安之道。國家一方面需要保障農產品收購價保障農民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化肥供應限定化肥最高價,使農民和化肥企業都能夠獲利,避免谷賤傷農和買不起化肥。
據了解,東北糧食總產量2011年突破1億噸,再創歷史新高。但據《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深入部分產糧大縣調研發現,玉米、水稻和大豆“老三樣”如今正面臨一些市場購銷新問題,成為影響廣大糧農增收的重要因素。
農業部前不久頒布的《全國種植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顯示,近年來,受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原材料漲價影響,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呈上漲態勢。加之農業人工費用不斷增加,推動了農業生產成本逐年提高。這份規劃還指出,從今后趨勢看,糧食生產逐步進入一個高成本時代。而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提高又受諸多因素制約,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的問題日益凸顯。
近期,新型氮肥引領肥料行業新方向,其中的新方向增效氮肥對提高農民科學用肥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新方向增效氮肥主要根據農作物的特性,通過控釋、緩慢施肥,促使農作物對于氮養分的吸收利用率達到80%。其比傳統氮肥的利用率可提高30%-50%,真正做到了24%氮含量的效果相當于傳統氮肥46%的含量。對于農戶來說,可以有效降低施肥的成本。該產品的問世,彌補了傳統氮肥利用率低和經濟成本太高方面的不足。
我國雖是農業大國,仍不是農業強國,但仍有巨大挖掘潛力,新方向增效氮肥就是一個縮影。政府部門、科研單位、農戶等均大有可為之處,特別是在政策支持上,推動行業結構優化和節能減排力度仍須加大。
2011年發布的《氮肥行業“十二五”發展指南》提出,要大力推進節能和環保工作,以非無煙煤為原料的產能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0%提高到25%。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氮肥行業原料和產品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氮肥產能過剩的局面仍未根本性改變,特別是地區間產能分布不均,使2012年行業前景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從近年投資變化態勢看,氮肥產業投資在經過2008、2009年持續高速增長后,2010年出現明顯下滑,一直到2011年4月份才開始回升。氮肥新增產能多來自大型環保設備投入,且呈逐漸向新疆、內蒙古、山西等煤炭資源產地集中態勢。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近期統計,全國現有的6600萬噸尿素產能中,有525萬噸產能是無效產能,雖然2011年計劃有500萬噸新建產能投產,但絕大多數都推遲到2012年或更靠后。
特別是局部地區天然氣、電力供應緊張,可能導致部分地區產量下降。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12月中旬的調查,當時晉城4家氮肥企業(合計尿素產能450萬噸/年)平均開工率僅45%;西南地區因天然氣供應緊張停產產能達1.37萬噸/日(約450萬噸/年),其中重慶建峰二期年產80萬噸尿素裝置從建成到現在已一年多,一直沒有生產。
此外,2012年國內化肥供應有保障,但電力、煤炭價格上漲增加成本壓力;警惕基層經銷商“現買現賣”帶來局部供應緊張
針對2012年春耕國內化肥市場供需形勢,雖然部分地區開工率易受電力、天然氣供應緊張影響,但在整體氮磷肥產能過剩、且嚴格控制出口的情況下,預計春耕期間市場供應是有保障的,價格仍將維持相對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