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下春季農忙時節,記者在黑龍江、河南、湖南等糧食主產區采訪了解到,由于今年農資價格出現普遍上漲,加之勞動力價格攀升等因素,部分主產區農民種糧收益出現相對下降趨勢,主產區農民種糧積極性受到影響。
今年以來,我國糧食主產區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普遍出現新一輪上漲,加之勞動力價格大幅攀升,拉動農民種地成本大幅增加。相比之下,國家給予農民的糧食直補等補貼資金,在種植成本中所占比重出現下降趨勢。
有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在種糧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應在消除工農產品‘剪刀差’上狠下功夫。同時,調整現有種糧補貼方式和額度,更充分地發揮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作用。”
種地成本持續拉高
近日,記者走訪河南沿黃農區了解到,今年春耕期間農資供應充足,但與上年同期相比,農資價格則一路走高。
新鄉市原陽縣盛達農資服務部店主毛尚昆告訴記者,該店代理的“紅日阿康”復合肥去年批發價最高為每噸2950元左右,今年出廠價就已經達到每噸3000元,加上運費和中間經銷商利潤,目前批發價為3200元/噸左右,“創下歷史新高”。
據黑龍江省監測,2月中旬全省化肥市場上的尿素每噸2240元,比上年同期漲7%左右;磷酸二銨每噸3450元,與上年同期持平,但后市價格有小漲空間;鉀肥每噸3400元,比上年同期漲8%;氯基復合肥每噸2850元,比上年同期上漲3.4%,預計后市主流品牌價格將穩中有升。
在湖南省,與去年同期相比,絕大部分化肥價格出現上漲。以尿素為例,長株潭地區每噸上漲20元,湘北地區每噸上漲180元,湘南地區每噸上漲90元,湘西地區每噸漲200元。國產和進口的氯化鉀價格基本與去年持平。復合肥漲幅因地方不同,每噸80元到200元。
化肥、農藥價格上漲以及高企的柴油價格,不斷抬高了農民的種糧成本。黑龍江省樺川縣梨豐鄉繁榮村農民朱云去年種了30多公頃地。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大型農機需要柴油5桶,每桶從去年1400多元漲到了今年的1700多元;尿素一袋從80多元漲到100多元,加上其他肥料漲價,化肥一項每公頃要漲300多元;種子從每斤1.5元漲到每斤4.5元;承包土地價格從每公頃6500多元漲到8000元,粗略統計每公頃地的種地成本要上漲約2000元。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的種糧大戶劉準告訴記者,當地農資漲幅在10%左右,但還在自己的承受范圍。但他的土地流轉面積已經達到5000多畝,讓他感覺壓力明顯增大的是農機用油費用的支出,現在當地的柴油價格每升比去年漲了接近1元,僅上漲的這部分自己就需要多出5萬元。
增加的種地成本,可能削弱國家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而發放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政策性補貼的效果。
樺川縣梨豐鄉繁榮村黨支部書記劉運生向記者介紹說,最近幾年種地成本逐漸上漲,2007年種一公頃水稻大約5000元,今年種一公頃水稻的成本大概 8000元。糧食補貼同期從每公頃1000元左右漲到1050元左右,但其占種地成本的比重則從2007年的五分之一降低到八分之一左右。如果不是耕種自家的土地,算上流轉土地的費用,糧食補貼占種地成本比重更小。
收益下降或影響種糧積極性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由于種糧成本持續增加,一些產區農民在繼續種糧還是外出打工的比較中選擇了后者。而在一些產區,由于糧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農民種地的比較收益下降,有關人士擔心會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
從記者在黑龍江省調查了解看,最近幾年糧價較高,但農民種地投入成本也明顯增加,種糧收益雖有所提升,仍不如外出務工的同比效益高,于是一些年輕農民紛紛前往城市打工。
黑龍江省一些農民向記者反映,現在一些地方種地的以老人、婦女為主,年輕人大多到外面打工,“平常一天150元,要是懂點木工、瓦工之類的技術,一天都得二三百元,干幾個月活就能抵上一年的種地收入。”
劉運生坦言,因為種地收益不錯,而且較為穩定,風險性小,許多農民愿意承包土地、通過規模效益獲利,但這并不代表種地收益高。糧價一漲,下年承包土地價格也會漲,實際種地農民的收益沒有大的漲幅。朱云說,“就算保持目前的糧價水平,我的種地收入也會減少。”
在農資上漲增加種糧成本的同時,河南省一些農區小麥和玉米的收購價格還出現了每斤0.1~0.2元的下降。沿黃農區甚至出現水稻價格從每斤1.5元下降至1元以下,還很少有人愿意收購的情形。
據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供銷社農資公司經理陳路升為記者分析,鑒于“見苗三分收”的心理,農資價格上漲對河南夏糧生產的影響有限,但如糧價下跌的情況持續,秋糧生產就要防止農民投資減少的情形出現了。本季農民冬小麥生產的沉沒成本已經很高,為了獲得最大收益,農民對夏糧的投資不會減少,化肥銷量沒有減少就證明了這一點,“但現在糧價若呈下跌趨勢,如果農資價格上漲再持續,農民秋糧生產時就有可能減少投入。”
湖南省益陽市南縣浪拔湖鎮紅堰湖村種糧大戶胡建說,現在最讓自己頭疼的不僅僅是農資價格上漲,而是勞動力“又貴又難找”,當地一個工一天的價格普遍比去年上漲了二三十元不等,高的已經漲到150元了,而且必須是拿現金。
據一些地方干部介紹,特別是大量青壯勞動力外出,婦女、老人在家的任務多是把地種上就行,多打點糧食少打點糧食幾乎無所謂,在外面打工掙錢已經成為一些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種地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著力扶持糧食生產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農資價格的持續走高有著煤、電、石油價格上漲等合理因素,但如果政府部門加強調控,使主糧價格與其保持一定的比價關系,仍可以保證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首先,建議進一步增加糧食補貼政策資金,調控好糧食產品與農資產品的比價關系。接受記者采訪時,湖南省財政廳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主任韋士廣認為,糧食補貼政策體系開啟了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直接對接小農家庭的新渠道。從實踐看,這項政策發揮了良好的效果,農民種糧積極性得到了較大程度提高,但其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呈遞減的趨勢。
河南省原陽縣原武鎮農民包永財說:“糧價漲一分,生活用品漲好幾塊,澆地買電線花了1000塊,一畝地一年才能掙這么多。年輕人寧愿去生產電線的工廠打工,也肯定不愿意回來種地。”
多位受訪干部建議,我國農業補貼的標準還較低,為工農反哺預留了較大空間,應大幅提高包括農資在內的農業綜合補貼標準,同時加大農業生產資料行業的調控力度。
其次,建議調整糧食補貼發放對象,通過糧食補貼等優惠政策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從事農業生產,進而提高糧食單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韋士廣說,在存在土地承包關系的情況下,糧食直補資金往往由土地承包人獲得,流轉后的實際種糧人往往難以享受到政府的相關糧食補貼。這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農村的小農生產方式,不利于種糧大戶的發展。
采訪中,黑龍江省樺川縣農業局副局長陳躍龍說,由于農資價格大幅上漲,種地成本不斷提高,而受宏觀調控影響,糧食價格不會大幅提高。將糧食綜合補貼補給實際種地人,可以保障實際種地人的收益,有效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同時,吸引高素質勞動力參與農業生產,避免出現因土地分散、缺少勞動力、現代技術應用不好而束縛生產力的局面。(孫英威,李鵬,周勉,管建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