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逐步回升,各地農業生產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肥市也迎來了2012年的第一個小高峰。受原材料成本高企影響,今春肥價持續堅挺,且漲勢強勁,加上各級經銷商前期庫存普遍不足,因此今春經銷商經營業績不如去年同期。但受去年年底以來部分農產品價格跳水導致農民種糧積極性降低、部分賒欠款難收回使得經銷商資金短缺、不法廠家借助忽悠團擾亂市場等因素的影響,經銷商經營業績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這是記者近期對35位各級別經銷商有關第一季度經營業績調查后得出的結論。
與去年同期市場化肥價格上下波動較大相反,今春化肥價格相對穩定,基本是一路向上的趨勢。這種情況下,本來經銷商的生意應該是好做的,但經過本報記者的調查發現,經銷商們今年春季市場的利潤比去年還要差。原因何在,關鍵在于市場中雜音過多。雜音來自幾方面:
——糧食種植利潤低,一些地區農民有放棄種糧的趨勢。大宗糧食產品中,河北的小麥、東北的大豆、河南等地的棉花,都存在種植面積下降的情況,而且這種趨勢還有逐年加劇的跡象。這些大宗農產品種植面積下降,必然造成大宗化肥用量的減少。
——個別農產品價格大幅度波動,造成農民種植風險加劇,從而波及到農民在種植經濟作物時變數增大,穩定性減少,也影響了化肥的銷售,而且高附加值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大起大落,也不利于經銷商經營和推廣附加值相對高一些的新型化肥產品。
——經銷商資金流存在問題,從金融部門得不到貸款支持,從農民用戶又不能及時回收貨款。有時經銷商們明明預測到行情向好,卻苦于沒有資金無法備貨。經銷商也是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體系中的基本細胞,但他們的資金流一直是短鏈條的自身循環,親朋間的借款是解決資金短缺的主要渠道,金融機構會提出多種理由拒絕經銷商的貸款融資要求。而政策方面也沒有專門提出過對農資經銷商群體以穩定信貸支持。
——假冒偽劣產品的干擾。由于國家有關部門對農資市場的持續監管,已幫助絕大多數正規經營的經銷商建立起拒絕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理念。因此假冒偽劣產品就采取了借助非法游商下鄉忽悠的形式。這其實是假冒偽劣產品被擠出正規流通市場后一種新動向。應該重視他們對現有市場的破壞性,但也應該看到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生存空間正在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