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倒流至四月初,異于往年的兩會行情,源于中國尿素市場對兩會期間出臺的政策利好的心理預期,開始回暖。瘋狂上演著從遭遇失戀到走出心理陰霾的33天,中國尿素市場失戀33天后迎來五月上旬的九九艷陽天。天高終有云淡處,雖然眼前的高價格成交不在少數,但“疲態”之中,仍然掩蓋不了市場下行和隱性下行的既成事實。作為目前支撐尿素市場的主力部隊,四月份曾經創造了數年不見的價格新高,但現在他們的后繼乏力或后繼是否乏力讓市場各方憂心忡忡,懸念增多。
人們發現,五月上旬以來,雖然生產廠家還是針對所謂的剛性需求猛推、猛漲,但接貨者的磨嘰勁又回來了,左等右盼,左挑右選,左搖右擺。不管人們承認與否,眼前剛需的疲軟都為后市埋下了灰色的基調。于是乎,又有廠家重復使用起那屢試不爽的一招復一招,木蘭當戶織,漲20元/噸,沒人拿;再漲20元/噸,還沒人拿;仍漲20元/噸,有人憋不住了,伸出了皸裂的繭手………
近期市場的反反復復,下調著、上漲著、疲軟著、惶恐著……安徽、江蘇一些廠家動輒50-80元/噸的下調,人們麻木中發現了一點端倪。5月7日,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價格司,工信部原材料司會同中國石油化工學會、中國氮肥協會,約請國內32家尿素生產骨干企業,要求他們帶頭約束自身經營行為,自覺加強管理、克服困難、降低成本、穩定市場。同時表示會密切關注國內市場尿素價格變動及化肥向港口集運情況,必要時將采取相應措施穩定尿素市場和價格。也是這次約談會出現了多個版本,特別是那個2450元/噸的出廠價總有點被綁架被意淫的感覺。5月14日-16日,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價格司,財政部關稅司聯合調查組實地考察走訪山東、河南等地的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基層網點,并在煙臺、聊城、新鄉、鄭州分別與部分化肥生產經營企業座談,了解化肥市場價格變動及銷售進度等情況。據悉,聯合調查組在煙臺港了解了化肥庫存及所屬貨主、集港進度、出口意向及轉口數量等情況。也許是事有湊巧,讓人不得不信的是,相關部門的組合拳讓一直高燒不退的尿素市場打了個盹,“瘋漲疲勞”也是偶對當前尿素略有降溫的無奈詮釋。
帶頭大哥們的影響到底幾何暫且撇開,這一次的鐵路運價上調來得真不是時候。從2012年5月20日起,全國鐵路貨運統一運價上調0.01元/噸公里,整車農用化肥鐵路運行基價1由7元/噸上調為7.8元/噸,運價基價2由0.0444元/公里上調為0.0502元/公里,于是山東又有生產廠家趁此“利好消息”,每天上調20-30元/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本周內會恢復到五月初的最高價格,換言之,調回去的一百多元一噸趁著鐵路調價又調回來了。如果說一些廠家給出的這種漲價理由將信將疑,半推半就,那么經銷商朋友的短信卻是一針見血,“可以大吹漲勢,順利止跌出貨”, 業已成為上調價格的幌子啦!你說這個遮羞布來得及時不及時?
認真觀看了CCTV《經濟半小時》關于農資漲價的系列報道,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資局局長楊建平分析了今年尿素漲價的合理性——成本推高,物價整體上漲;今年尿素漲價的異常性——春耕結束,需求減少時尿素上漲幅度偏離正常。就目前社會上對經銷商的誤解,楊建平用數據進行了辨明:上有工廠高價供貨,下有農民拒絕高肥價,作為流通環節的農資經銷商受兩頭積壓,利潤空間下降,生存艱難。去年的純利潤率是萬分之六十三。幾集看下來,沒看出個所以然,只看出個漲就漲了,市場調節。
手頭最新一份《國際市場主要商品進口成本價與國內市場價監測周報》表明,最近一周國際尿素FOB平均價525美元/噸,比上周下跌-1.78%,這個基本吻合國際市場。而來自國內鄭州、新鄉尿素市場批發價位2450元/噸,與上周持平,坑爹的數字,也不知提供這些數字的人是怎么得出這個數字而上報的?難道還是那喧囂塵上、沸沸揚揚、似真似假的2450元/噸在作祟?真是不能武斷地排除干凈,幺蛾子成仙了。
隨之而來的六月份,是繼續“搶收”,還是惜售無常,或是回眸凄婉,確有太多的懸念等待中國化肥市場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