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施肥方式可避免肥料浪費,以及因“肥不對癥”對地力的破壞和環境的污染,符合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需要。
2010年10月,新洋豐與中國農業大學(微博)資源與環境學院簽署戰略協議,成立“中國農大-新洋豐新型肥料研發中心”,雙方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以打造國家級新型肥料研發平臺為宗旨,承擔全國配方肥試驗示范網絡的建立,追蹤國際肥料行業最新研究成果,研發新型肥料品種,建立中國肥料權威配方等工作。
新洋豐董事長楊才學說,這是一項意義重大的事,一頭挑著國家利益:讓農業增產;一頭挑著農民利益:讓農民增收并節省肥料投入,新洋豐要忠實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全國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網絡,這對于農業大國有何意義?國內知名農肥企業眾多,中農大為何選中新洋豐作為合作伙伴?
我國測土配方始于2005年,屬農業部重點推廣項目,國家投入幾十億元,依靠各級土肥站建起全國土壤養份狀況數據庫,并由土肥站尋找化肥廠家按配方生產肥料。但因各種原因,配方肥并不如意。
作為國內磷復肥企業龍頭老大,擁有肥料行業最完善銷售服務網絡的新洋豐公司,既看到了商機,更看到了社會責任。
于是,新洋豐主動找到中農大,表達合作意愿。此前,也有不少肥料生產企業找到中農大,希望合作,但該校一直在對比選擇,他們要找一家實力雄厚、社會責任感強,真正能承擔起這項事業的企業。
中國農大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留德博士張福鎖,曾任國務院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組組長,他專程來到新洋豐公司考察,荊門之行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新洋豐擁有20多名專職農化人員、400多名銷售人員、3000家代理商、30000個零售商,服務網絡“根系”發達,肥料品質過硬,這正是要找的合作對象。
于是,新洋豐與中農大聯手,開創性地提出“政府測土,專家配方,企業供肥、聯合服務”的新理念。中農大牽頭各地方農業大學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各地土肥站積級參與,新洋豐提供全程跟蹤服務,一場探索測土配方施肥,引領配方肥發展的星火成燎原之勢。
2011年4月,全國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示范網絡建設正式啟動,當年便在全國啟動15個試驗示范基地,今年全國將增加5個基地。
去年一年內,中農大設計30個配方,適應作物品種涵蓋水稻、棉花、玉米、油菜、蔬菜、水果、甘蔗、茶葉、煙葉等各種大宗作物。
針對土壤、氣候、灌溉等條件差異,中心將中國小麥產區劃分為四大區:長江流域種植區、華北小麥產區、江蘇安徽沿江水產區、西北旱作區,以政府測土數據和中農大在全國辦試驗田和科研成果為依據,中農大設計的6個小麥專用肥配方投入生產,首批肥料投入河北市場后大受農民歡迎。
張福鎖院長表示,中農大會加強新型肥料的研發,交由新洋豐生產,扮演好智囊角色,造福中國農民。目前,中農大提供科學配方,新洋豐生產的硫基系列三大新品已新鮮出爐,引領高濃度復合肥發展方向。
在新洋豐生產車間,采用噴漿造粒工藝生產的硫酸鉀復合肥,顆粒光滑圓潤、硬度大、抗壓性強。技術人員介紹,這種肥料含有全面均衡的氮、磷、鉀元素和各種中微量元素,可迅速溶解被作物吸收,滿足作物不同生長期對養分的全面需求。特別適用于作為煙草、甜菜、蔬菜等經濟作物的基肥。采用氨化造粒工藝生產的硫酸鉀復合肥,顆粒表面粗糙,利于更好地接觸土壤,減少養分流失,提高氮鉀配比,促進作物根、莖、葉生長,增強作物抗倒伏、防病蟲害的能力,適用于瓜果等經濟作物。
如今,中心研發的滴灌肥已經起步,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的研發也進入實施階段。緩控釋肥為美國最先研制成功。氮肥易揮發,肥料施下去,吸收過快過猛,造成肥料的浪費,緩控釋肥就是在肥料顆粒外包上一層膜,膜上留有氣孔,這樣肥效可以緩慢釋放。
中國農大-新洋豐新型肥料研發中心堅持“產品高品質、引領高濃度復合肥的發展方向、引導中國農民的用肥革命”的理念,正在進行新品種新配方的系列研究,為實現新洋豐“豐盈天下糧倉”的美好愿景以及“打造中國化肥第一品牌”的宏偉目標扮演好先遣部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