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在印度再次招標和國內秋季市場啟動的共同影響下,上周國際、國內尿素價格再次小幅反彈,但這輪反彈時間不會太長。
8月份尿素產量再創新高
國家統計局8月份全國尿素產量統計數據為640萬噸,是“歷史最高產量”,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2.9%。7月份尿素的產量是561萬噸,對每個省的數字進行比較分析后,發現新疆的產量出現了巨大的增幅。8月份為103萬噸,較今年7月份的28萬噸增加了75萬噸的產量(相當于新增產能900萬噸/年)。初步了解新疆并沒有這么大的產能投產,存在明顯的偏差。若按今年7月份新疆產量28萬噸預估,那么8月份全國尿素的產量為565萬噸,相當于全年產量6780萬噸。
這組數據透露出兩個信息:一是同國內需求相比,產量嚴重過剩;二是當前的價格并不足以抑制供應,企業仍然維持很高的開工率。
雖然因為數據的巨大偏差,使得通過統計數據分析市場變得不可信,但我相信經驗主義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
國內需求即將結束
復合肥工廠的生產需求預計在國慶節前后進入掃尾階段(提前于農民的使用時間);秋季農業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江蘇的部分地區,其他地區主要以后期追尿素為主(秋季用肥習慣差距較大),秋季直接農業用需求很小,不足以支撐國內尿素市場。
港口吞吐能力有限
集港成為這次上漲的主要動力,雖然國內普遍看好窗口期后的國際市場,保稅的熱情也空前高漲,但港口的吞吐能力有限,大量集港不可能實現,100萬 200萬噸的集港不足以消化國內過剩的產能。
市場信心嚴重不足
尿素、一銨、氯化銨、鉀肥和二銨的輪番降價已經嚴重打擊了市場的信心,經銷商普遍看淡后市;最近兩次尿素價格上漲的幅度都非常小,也反映出工廠信心不足。在供需雙方信心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價格下跌是惟一的方向。
中國尿素的危機是產能過剩的危機,放大需求是不現實的,只有通過消滅過剩產能或者抑制供應量才是正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