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業產能過剩是個不爭的事實。這個過剩給中國化肥市場帶來了一些有違市場一般規律的怪現象。
——成本不再形成對價格的支撐 價格低于成本是推動企業技術和管理進步的原動力,是競爭的必然結果,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成本并不能對價格形成支撐,國內、國外莫不如此。
在中國化肥市場上,除復合肥外,上游企業都是以國營企業和上市公司為主體的市場,其自身治理結構必然會導致對效益的追求大大低于對產值的追求:地方政府對GDP的要求;保就業的要求;銀行的要求(必須保持現金流,否則銀行就可能收貸并停貸)等等,企業寧愿虧損也不停產,從而使產能過剩轉變成產量過剩。
結論就是:中國的產能過剩,很容易地轉變成為產量過剩,并且持續過剩的時間比較長。化肥行業里一銨有同樣的表現。
——市場有漲價快的特點 長期的市場低迷使生產企業和貿易商都受盡了煎熬,產生了對漲價的強烈渴望。一年內的最低價會對下游客戶產生吸引力,貿易商對不斷的低價格產生了風險很小的判斷,在低于企業生產成本的情況下,市場再找到了一個漲價的理由,并形成市場的合力,從而讓價格快速上漲。
中國具有龐大的經銷商群體,一旦市場轉變為增加社會庫存的行為,那么補庫存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對價格形成較長時間的支撐。每個經銷商多存10噸,就會形成非常大的市場力量。日本地震時,搶鹽鬧劇就是典型例證。
——小漲后是大跌 產能過剩的最大特點是能迅速增加市場的供應量,使需求在短期之內達到滿足,從而快速平抑市場價格。補庫存造成的價格反彈,不代表需求的上升和供應量的減少,價格上漲很快會被抑制,只有比前期更低的價格才會對市場產生吸引力,也就是說市場將呈現震蕩向下的趨勢。
今年磷酸一銨的表現正是如此:從最高的2700元/噸左右跌到目前的2400元/噸左右,雖有反彈,但高峰一次比一次低,價格不斷創出一年新低。
明年中國化肥市場的主要特點將表現為雖有波段的上漲,但整體價格水平將不斷下行,沒有最低,只有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