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和經銷商朋友的交流中,我說三年前讓我說我比較能預測,但現在不好說。從08年經濟危機后,這個市場的波動幅,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快。影響因素太多。第一個是供求關系,需求的增加速度比產量增加速度要慢得多。第二個是大的國際經濟環境,我們誰也無法預測準。第三是成本因素,磷肥成本不光不降有時還要漲,磷、硫、氮中,磷的價格基本沒有降低。我們對國外硫黃的依賴度較高,最高時達到80-90%。03年硫磺價格30塊錢,那時二銨賣2000元左右,今年國際硫磺平均價格超過200美元以上,二銨價格在3000塊錢左右(出廠價)。西南地區,煤炭價格高,今年最高時達到1000元以上,煤和硫磺的成本要占磷銨成本的70%以上,這些成本的價格增長,對磷肥的壓力非常大。
短期內,從市場來看,國內磷銨是一個供過于求的關系,這毫無疑問;從成本來看,非常具有挑戰性;所以很難分析。從未來看,產能過剩對行業的提升、競爭。對消費者來說比較好,可以得到高品質產品和服務。
關于化肥出口政策。我還是那句話,三年前我能說這個政策好還是不好,但現在我對這個政策不發表評論。企業在中國生存就必須適應中國的現狀。對于我們企業和行業來說,我認為,不要對政策抱有太大的期望值,政策好與壞,企業自身的實力最重要。
08~09年我們為何會出現難么大的損失,就是因為我們自身對中國的國情了解的不夠透徹,自己對這個市場抱有太多的預期。認為政策會好,不會那么嚴厲,所以才會有高價庫存,造成損失很重。所以不要對政策抱有太多的幻想,來了我們就坦然接受。
一句話,做好虧損的準備,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廠家和商家共同擔起責任,誰也看不到未來的市場狀況;只要我們共同負責人,一定能度過難關,我們相信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