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肥
開篇語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第七屆年會上,記者通過與來自行業萎靡的影響,鉀肥需求萎縮;另一方面,雖然海運進口量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國產鉀肥產能、產量、質量與發運能力有所提升,國產鉀有效供應增加,同時陸運鉀走貨方式靈活,對市場沖擊力較大。因此,今年鉀肥市場供過于求矛盾凸顯。
回顧
價格先升后跌再趨穩
回顧今年鉀肥市場行情,2012年初,鉀肥市場延續了2011年年底的冷清氛圍,價格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但3月鉀肥市場小幅回暖后以穩定為主,部分地區價格略有上調,60%紅鉀港口報價3000-3050元/噸,60%邊貿紅鉀2850元/噸左右, 57%國產氯化鉀2700-2800元/噸。進入4月,中化、中農、鹽湖鉀肥集體上調50元/噸后,市場起初反應較為平靜,緊隨其后的是港口鉀和新疆羅鉀價格各上調50元/噸,在接后的一段時間里,鉀肥市場成交不多,價格穩定。7月開始,鉀肥正式步入下跌行情,9月鉀肥價格大幅跳水,鹽湖、羅鉀相繼調價,邊貿60%俄紅山東到站價格在2700元/噸左右。目前,60%俄紅港口報價2600元/噸,62%晶體口岸價在2500-2550元/噸。
2012年國內鉀肥價格呈現出先升后跌再逐步趨穩回升的態勢。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明偉對今年的市場行情變化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他說,一季度春耕開啟,市場需求逐步恢復,國內鉀肥供需矛盾緩解。復合肥工廠開工率提升,加大對庫存的消耗,港口庫存也下降到同期較低水平。同時,陸運鉀肥過貨量穩定、國產鉀搶運結束,對市場影響降低。當時市場價格逼近成本線,但市場對價格依然認可,需求呈現恢復趨勢。不少復合肥工廠認為價格見底,便初步開啟采購,而經銷商心態也趨于穩定,拿貨的積極性增加。3月中旬,上半年進口聯合談判價格敲定,市場對后期價格走勢預期基本認為將穩定并有小幅上揚,主要供應商順勢漲價,引導市場回升。二季度市場表現平淡,價格出現下跌。化肥市場整體呈現低迷態勢,市場信心不足,下游市場需求低迷,工廠和經銷商采購謹慎。進入夏季復合肥工廠用鉀淡季,整體需求有限。另外,陸運過貨量持續增加,對市場庫存產生一定壓力。三季度以及10月份鉀肥市場表現需求萎縮,觀望情緒日濃,價格一路下行,直至跌破成本價,市場出現價格倒掛。化肥市場整體繼續呈現低迷態勢,市場信心極度不足,工廠與經銷商觀望情緒嚴重。同時,復合肥工廠開工率低,鉀肥需求小,因此鉀肥市場價格持續下調。從四季度的情況來看,化肥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前期積壓需求激活。鉀肥低價格刺激需求反彈,陸運鉀進貨報價有所恢復,國產鉀報價也同時趨穩。
探析
企業在市場壓力中博弈
今年鉀肥市場低迷主要受到經濟疲軟、供應充足、需求減弱的影響。業內人士分析,今年鉀肥市場供應量大,一方面來源于青海發運難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國產鉀肥流入市場順暢,另一方面是由進口鉀肥增加帶來的壓力。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鉀肥部副總經理陳勝男介紹:“據海關統計,1-10月我國進口鉀肥591萬噸,其中海運進口420萬噸,邊貿進口171萬噸。對比來看,海運進口量與去年基本持平,而邊貿較去年有大幅度增長,絕對數量增長了49萬噸,增長比例為40%。因為一直到下半年海運價格還沒有簽訂,上半年合同執行已經接近尾聲,所以全年預計與去年基本持平,或者是略低于去年水平。”
由此可見,進口鉀肥的增量也主要來源于邊貿鉀肥。但是對于邊貿鉀肥價格和到貨量為何如此不穩定,天宇匯景集團董事長劉貴忠指出,原因在于邊貿鉀肥企業的操作受到外部因素很大的局限。他說:“邊貿鉀肥進口數量最高的一年是在2007年,今年邊貿進口量處于2008年以來較高水平。今年邊貿進口量大幅增加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供應渠道更加集中。原來的供應渠道比較分散,俄羅斯原來有5家鉀肥公司在銷售,歇鉀和烏鉀合并之后,每年、每月的計劃量更加準確,供應渠道和信息渠道也更加暢通。第二,口岸的用戶模式不同,國外企業都是通過單車來發運,有時一次性到貨2萬噸,而口岸沒有這種暫存的能力,鐵路存放收費很高,因此,在市場稍有下行情況,港口沒有緩沖的條件,邊貿企業無法控制存貨是邊貿鉀肥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我們呼吁相關部門聯合企業和鐵路的共同出資建立倉儲,為國家戰略儲備創造前提條件。第三,談判價格需要根據中外市場情況進行博弈。年初大貿談判之前,港口一直執行425美元/噸的進口價格,大貿談判結束后,價格上調至430美元/噸;維持到了七八月份,國內鉀肥價格開始下跌,9月份,鹽湖鉀肥價格突然下跌至2200元/噸,邊貿在不得不高價執行前期合同的情況下與俄企談判;然而,隨著國投羅鉀再次下調硫酸鉀價格,市場再次下探,邊貿鉀肥企業也難逃虧本之路。第四,東北市場消化鉀肥較多,今年上半年可能是同期鉀肥用量最大的一年。”
展望
期待鉀肥市場的“春天”
在經歷了上半年的微調和下半年的下滑過程后,鉀肥價格暫時進入平穩期。業內人士也開始理性分析今冬明春的市場行情。青海鹽湖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段盛青表示,今冬明春隨著鹽湖生產受季節影響,有幾個月的停產期,市場這段時間的供給量會有所減少,加上今冬明春農業生產地需要,現在的價格已經見底。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戴剛也表示:“隨著國民經濟的軟著陸,下半年的鉀肥市場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從最近的鉀肥市場走勢來看,有一定的企穩跡象。”對于明年的鉀肥市場,他認為最重要的任務是將價格穩定在合理水平。
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鉀肥及工業原料部譚曉智認為,目前鉀肥市場有企穩的跡象,但理性分析后,不能過于樂觀。他分析:“現在港口、企業以及管道庫存依然有600多萬噸,庫存量比較大,而國產鉀肥更是分布在社會庫存中,不好統計。既然庫存量大,需要有一個復合肥生產逐步消化和去庫存的過程,現在處于全年用肥的淡季,東北或者是南方春耕需求還有一段距離,其他肥料品種例如二銨和復合肥價格趨勢還不明朗,東北有些二銨和復合肥廠家雖然出價了,但是基層經銷商積極性不高,對目前的價格不是很認同。”因此,鉀肥價格何時明顯拉升還有待觀察。
馮明偉通過分析市場各方面因素對后市進行判斷,他表示:“從國際情況來看,國際市場雖供過于求壓力凸顯,但幾大國際巨頭相繼宣布減產,后期國際鉀肥供需將處于一個緊平衡狀態,國際市場逐步趨穩。同時,明年糧食價格上漲預期、鉀肥需求增加,國際供應商對鉀肥市場充滿期待。邊貿鉀肥方面,過貨量依然備受關注,進口商低于成本銷售,擠占有限需求,但陸運過貨量及價格逐步趨穩,這對國內鉀肥市場穩定是一個大利好。國產鉀肥產能將有一定的增長,結構也將有一定變化,但策略會保持相對穩定,對市場沖擊將減小,國產鉀肥的價格仍受制于運輸問題與質量瓶頸。而從下游來看,隨著春耕及季節的來臨,復合肥行業馬太效應逐步顯現,集中度的提高,需求有望復蘇。可見,后期國內鉀肥市場影響因素的分析,后期鉀肥市場利多因素強于利空因素,鉀肥市場有望逐步趨穩,迎來鉀肥市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