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前,水溶肥還是一種不為人熟知的高端肥料,市面上僅有以色列、美國等進口產品。然而,由于這種舶來品動輒一噸上萬元的高昂售價,使得市場并未迅速打開。近幾年,隨著國家對節水農業的大力發展與扶持,有越來越多的國內農資企業加入到這個冉冉升起的新領域。
截至2013年1月,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登記水溶肥總計4539個,這一數字比2012年增加了32.2%。其中,大量元素水溶肥產品有732個、中量元素水溶肥產品76個、微量元素水溶肥產品1392個、含氨基酸水溶肥產品1204個、含腐植酸水溶肥產品1011個、有機水溶肥產品124個。
就在產品呈幾何倍數增加的同時,國內水溶肥市場逐漸顯現出了較為混亂的狀況。伴隨農民對水溶肥接受程度的逐步擴大,一些不良企業趁著行業未完全規范時魚目混珠,制作假劣產品欺騙消費者,或在生產條件還未達到標準的狀況下倉促上馬生產水溶肥產品,這些都加劇了市場的不規范。
誠然,任何企業都不會盲目發展,水溶肥市場在近幾年的迅猛發展無疑從側面印證著其在中國市場中的巨大價值與需求。
據統計,全國適宜發展水肥一體化的各地面積巨大,全國擁有灌溉條件的果園共2700萬畝、蔬菜2.68億畝、玉米4.48億畝、馬鈴薯1.7億畝、甘蔗 0.26億畝。在如此豐富的耕地面積基礎上,水溶肥速溶、速效、省水以及高產等特性,既契合廣大農民慣有的施肥理念,也有利于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適應了當前中國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必然會吸引眾多企業爭相分蛋糕,而在此過程中,不規范的水溶肥產品往往防不勝防,這些都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危害和損失。比如,某些產品由于原料和工藝導致不宜溶解或者溶解后殘渣很多,極易堵塞噴滴灌設備;若產品中的養分含量、配比達不到標準,便會對種植作物帶來直接危害,不僅施肥效果差,還有可能產生其他不可逆轉的嚴重后果。
由不規范水溶肥帶來的危害還遠不及此,試想如果越來越多的農民用了劣質的水溶肥產品而受損,隨之而來的一定是對此類產品的整體不信任,久而久之,水溶肥這個有著巨大市場潛力的產品就會被人貼上類似“沒效果”等負面形象標簽,這樣勢必將影響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正因為如此,水溶肥市場適行標準的建立刻不容緩。事實上,在“十二五”規劃的推動下,水溶肥的發展開始進入了快車道,但熱鬧的表象背后仍存在不少隱憂,其中之一就是現行水溶肥產品標準不完善,無法滿足農業現狀及市場實際需求。
據了解,盡管市場上的水溶肥產品品種眾多,但目前中國只發布了4個專門針對水溶肥產品的標準,分別是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及含腐植酸水溶肥。然而,在國外,目前與水溶肥有關的現行有效標準則大約有30個,構成了一個規范行業發展的完整標準體系。
其次,從現有大量元素水溶肥標準來看,并沒有設定控制水不溶物的細度數據,只籠統定了一個不大于5%的數字。然而,在實際生產中,這個指標有些偏寬,導致很多標稱水溶肥的產品實際上不能應用于滴灌設備進行施肥。
水不溶物是所有水溶肥標準指標中的核心,如果能將其結合實踐有一個更加科學化的細讀數據給予支撐,應是讓水溶肥標準更為完善的關鍵。即將實施的化工行業標準在此方面就做了改進,要求將其水不溶物比例控制在0.5%以下,并且增加了縮二脲含量、細化包裝標識等項目,較之現有標準有一定程度的改進。
當前水溶肥行業在經過初期的良莠不齊狀態后,逐漸進入到了向規范化轉型的階段,這一過程同時也是該領域建立品牌的重要時刻,相信更為科學的行業標準將會助推行業中有實力大品牌的強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