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13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會長工作會議在昆明舉行。19家副會長以上單位的22位代表討論了國內鉀肥資源現狀、鉀肥品種運行情況并針對行業問題提出了發展建議。國內會議之后,與會代表轉赴老撾萬象實地考察了中國在老撾的鉀肥開發項目。
據中國鉀鹽(肥)分會資料顯示,2012年國內鉀肥產能為540萬噸氧化鉀(折氯化鉀857萬噸),相比2011年增長61萬噸。去年國內鉀肥總供應量為1663萬噸氯化鉀。國內表觀需求量達到1253萬噸。而去年總進口量為647.6萬噸,相比2011年的641萬噸稍有增加。與會專家透露,去年國際鉀肥進口商開始擴產,且規模大、步伐快。目前有歐洲化學800萬噸(氧化鉀,下同)、俄羅斯2200萬噸、白俄羅斯1200萬噸、加鉀2500萬噸均已上馬。這些產能大約2015年可全部釋放,國外進口商壓制國內產能的目標明確,有關方面需要對未來壓力有所準備。
鉀鹽(肥)分會負責人表示,經歷了幾年的市場洗禮,行業現在走向成熟。鹽湖集團負責人認為,氯化鉀供需目前比較平衡,運輸問題導致價格有所上揚,同時淡旺季的供需矛盾始終存在。國投羅鉀代表表示,硫酸鉀的價格基本探底,最困難的時期過去了,2013年信心回升。鐵路改革后行業遭遇的運價壓力會更大,成本對企業很關鍵。國內國外在反浮選+冷結晶技術上不存在差距,而國內產品肯定比國外進口便宜。而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硝酸鉀市場沒有變化,碳酸鉀因文通集團搬遷導致價格上升,氫氧化鉀行業產能上升、需求旺盛。
對于鉀肥行業的發展現狀,鉀鹽(肥)分會建議從七方面提升行業:一是加大海水鉀資源的利用力度,推進難溶性鉀資源大規模產業化;二是在已有15家境外鉀肥企業的基礎上,配合《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加強推進力度;三是堅守傳統進口渠道的“洼地”地位,并開辟新的進口渠道和全新品種;四是適時推出“鉀肥價格指數”;五是完善對鉀肥品種的統計和數據核實;六是建議以合理的出口關稅政策支持部分鉀鹽產品出口,給曼海姆產品生路;七是對碳酸鉀、氫氧化鉀等產品進一步調整結構以提高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