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過剩正在化解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榮
為解決氮肥產能過剩,推進行業健康發展,去年底國家工信部發布了《合成氨行業準入條件》,石化聯合會也十分重視解決氮肥產能過剩的問題,提出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力爭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我們希望,在政府政策調控和市場優勝劣汰的雙重作用以及工農業需求的增長,到 “十二五”末,氮肥行業能夠破解產能過剩的困局。
值得欣慰的是,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氮肥行業逐步邁入產能替代階段。據統計,先后有830萬噸尿素產能,2000多萬噸碳銨產能陸續退出,預計還有600萬噸尿素和800萬噸碳銨陸續退出。我們認為,產能過剩是市場競爭和產業進步的基礎,但過剩量要適度,嚴重過剩必將影響市場信心、商品貶值,尤其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產品大量積壓,市場無序競爭,不利于產業的良性發展。
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合成氨行業準入條件》就明確規定,原則上不得新建以天然氣和無煙塊煤為原料的合成氨裝置;三年內,煤炭調入省區原則上不得新建合成氨產能;原則上3年內不再新建合成氨尿素裝置(搬遷和綜合利用除外),已完成審批但未開工的停止建設;淘汰一批規模小、能耗高的落后產能,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轉型或退出。環境保護部日前發布的新版《合成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也為氮肥行業化解產能過剩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