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2012年中國尿素實物產量超過6500萬噸,占全球尿素總產量的40%以上,其中出口量達到695萬噸,占全球貿易總量的17%。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尿素生產國以及出口國,卻從不具備尿素定價話語權。今年,在中國尿素供應過剩問題更加凸顯之際,尿素出口可能面臨來自國際買方的全面“宰殺”。想要擺脫困境,唯有自救。
去年年底化肥出口關稅新政公布之時,行業一片喜氣洋洋,雖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出口市場不僅受國內關稅政策影響,還受到國際尿素市場供需形勢的影響,但這些異議的聲音很快便被興奮的浪潮淹沒了。回顧從去年11月到目前的尿素市場,如果說6月之前還有部分貿易商存在僥幸心理,當6月3日印度結束新一輪尿素公開招標之后,業內信心遭到了徹底的打擊。
近10天時間里,因印度本輪尿素招標超低的競標價格,國內尿素市場和國際市場加速下跌,國內尿素價格每噸跌幅超過100元,尤日內、波羅的海跌幅在25美元左右。中國尿素離岸價正在逐步與尤日內、波羅的海價格接近。6月13日,中國尿素離岸價已跌至305~310美元(噸價,下同),而后者價格 310~320美元。在國際尿素行情連續下跌4個月的此時,何處才是國際尿素的地板價、何時能迎來尿素企穩時,讓人更加迷茫。
在我們關注國際尿素價格走勢、各國尿素招標信息時,國際人士也在關注中國尿素行業的開工情況、港口庫存情況,試探中國尿素的底價。今年尿素出口政策調整后,外商已對中國放松尿素出口的原因進行過一番分析,而今春國內尿素提前且大量集港則徹底露了底牌。港口近300萬噸的尿素庫存擺在那里,出口還是回流?如果回流會賠更多,所以只能出口。原本是出于降低國內尿素出口成本的目的才放寬的出口政策,卻讓國際買家占去了便宜。
7月1日出口窗口開啟,中國尿素進入國際市場,將遭遇更加殘酷的國際競爭。據悉,三季度北非、中東等地區將有接近500萬噸尿素新產能投產,其成本低于100~150美元。
目前國內主流尿素出廠報價已跌至1700~1900元,國內尿素行業整體開工率在八成以上。行業之所以仍然維持較高的開工率,一是國內需求依然存在,每年需求量最大的夏季用肥高峰即將到來;二是尿素價格尚未跌破成本,企業仍然保持盈利。但是,7月中旬以后,國內進入農業需求淡季,我們的尿素除了供應國內工業需求以外,只能大量出口。但是,有哪個市場能承載中國單月超過600萬噸的供應量?難道要等到出口價格跌破國內尿素成本線,我們才要回頭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