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本期嘉賓:
陜西農科化肥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楊雅民
嘉賓觀點:
在當今全面產能過剩的消極形勢下,化肥生產企業尋求逆襲突圍,其關鍵要素在于調整企業自身的產品結構,突出高科技含量產品以重新占領市場。而作為化肥流通企業,則是要靠加強為農服務來穩定自身市場,達到穩中求發展,從而再度占領市場陣地。
化肥品種在發生變化
在今年第十屆中國化肥行業峰會的現場,記者現場采訪了陜西農科化肥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楊雅民先生,作為一名從業數十年的農資企業管理者,楊雅民結合當下的市場經濟環境分析了農資生產企業和農資流通企業應該如何強勢突圍。楊雅民向記者介紹說,作為農資流通領域內的企業,不論是生產企業還是流通企業,其宗旨都是為農業服務。作為流通企業來說,它是整個化肥行業的終端,它也是最終服務到農民的單位。作為生產企業而言,則是農資領域的源頭。源頭企業對于化肥的生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談到化肥行業的發展時,楊雅民著重向記者介紹說,農業生產離不開化肥行業,為此我曾在多年前提出過一個理念,即化肥是糧食的糧食。如果說沒有化肥行業,國內的農業生產水平將會大幅度地下滑。但目前化肥行業的現狀,我個人覺得,隨著現在農業生產和種植結構發生的變化,常規的化肥品種也在發生著變化。例如尿素是化肥行業的龍頭,它的價格變化,包括產能產量的變化,都對化肥行業起著很大的作用。然而目前的情況是顯而易見的,尿素的產能過大,這種情況是行業內人士有目共睹的。
產品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說起化肥生產的沿革和現狀,楊雅民告訴記者,我國的化肥產業由過去的碳銨生產,到現在的尿素生產,各家企業在不斷地調整自身的產品結構。據統計數據顯示,現行的尿素產品全國范圍年產量在6000多萬噸,但是尿素產品的需求量增加,特別是農業需求量的增加,其增加的范圍是很小的,這個增幅和各化工企業增加的產量是不匹配的。
而另外一點,楊雅民中肯地說:“農業上也在不斷地進行著產品結構的優化調整,結構調整之后難免會影響到常規化肥或單一品種化肥在生產上、銷售上的變化。”他強調,尿素企業在行業內部盡管處于龍頭地位,但是伴隨著產量的不斷增大,加之種植結構的調整轉變,不少尿素企業紛紛向復合肥生產方向轉型。目前尿素的產銷現狀是不太合理的,而解決目前這種消極形勢的辦法是,生產企業要積極調整自身的產品結構,流通企業要進一步搞好企業的服務。流通企業要想搞好企業的服務,則需要將企業的服務向下游延伸。現階段唯有做好企業服務,延伸服務,這樣的流通企業才能夠繼續生存下去。
楊雅民認為,作為生產企業,如果想在當前的消極大環境下沖出阻隔、強勢突圍,則必須要改善企業自身的產品結構,這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僅以尿素為例,諸多企業現在生產的都是常規型的尿素,如果某一家企業在尿素產品中增加了新的科技含量,形成了高科技尿素或者是更加適合于農業生產的新型尿素,那么這家企業將無疑會占領一部分市場。
如果企業不進行調整,不對產品進行創新,那么這家企業勢必會失去一部分市場,特別是在當前產能過剩的大環境影響下,失去市場占有率的速度恐怕比我們的想象要快很多。而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可能對國內供需關系的平衡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但是國內的化肥生產企業如果依然按照現狀進行下去,很多企業面臨的將是市場的淘汰。歸根結底,化肥行業的生產,其實是礦產和能源的另外一種方式利用,而且不論礦產資源還是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對于資源密集型、高能耗的化肥企業,國家應該從宏觀調控方面加以控制。另外一點,企業應該嚴格控制生產成本,切實做到開源節流,使企業在穩產與不斷調整中重新占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