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即將于本月揭幕的IFA(中國)化肥可持續發展管理論壇引發業界對化肥行業跨國合作話題的深度關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國際合作部主任龐廣廉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在產能過剩壓力和關稅政策約束下,化肥企業亟須轉變觀念,勇敢“走出去”進行跨國合作和投資,以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龐廣廉說,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化肥行業在走出短缺經濟后,過剩矛盾日益凸顯。據測算,目前磷銨過剩產能接近總產能的一半,到“十二五”末,尿素產能過剩將高達2000萬噸。與此同時,化肥出口形勢也日趨嚴峻。化肥工業作為支農產業,為了保障糧食生產和農民利益,國家不可能放任化肥大量出口,因此,化肥工業將未來寄望于出口是不現實的。
龐廣廉認為,鑒于當前全球能源資源開發狀況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加之國家鼓勵企業海外投資的政策趨向,化肥企業“走出去”已不僅僅是化解國內過剩產能之需,更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龐廣廉透露,美國正在掀起的頁巖氣革命將深刻改變全球化肥產業格局,受巨大的成本比較優勢吸引,目前國內已有合成氨企業擬前往美國投資建廠。據了解,較之常規天然氣,頁巖氣價格極其低廉,一個百萬英熱單位最低時售價約1.7~1.9美元,最高也僅有3.5~3.6美元。以頁巖氣為原料,其巨大的成本優勢必將帶來美國化肥產業的二次復興。
除了頁巖氣,新的煤礦也在不斷被發現。據介紹,尼日利亞等西非國家近來探明大量優質煤炭資源。此外,位于中東、北非地區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埃及、突尼斯等國擁有極其豐富的優質磷礦資源,這些國家都在加快步伐進行資源化開發利用。以摩洛哥為例,該國在現有450噸磷肥產能基礎上,未來一段時期還將新增 400噸產能。毫無疑問,這些新增產能將對中國化肥出口構成嚴重威脅。
龐廣廉認為,基于當前形勢,中國企業亟須盡快“走出去”,到海外天然氣、煤炭、磷礦、鉀礦等資源富集的地區投資,這是當下轉移過剩產能最有效的方式。他認為,現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扶持鼓勵企業海外投資,因此,制約企業“走出去”步伐的主要瓶頸不在政策和資金, 而是企業缺乏信息獲取渠道和必要的人才儲備。
龐廣廉建議,加快化肥企業走出去步伐,一是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為企業提供相關國際行業信息和人才咨詢服務;二是要熟悉投資地的相關法律和文化,科學評估企業海外投資風險。龐廣廉說,從目前看,在美國等國投資風險相對較低,而在其他一些資源地進行投資時,務必要充分考量政治和法律風險,要學會利用律師團隊為企業提供風險評估和決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