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草甘膦
當前,草甘膦原藥市場依然緊張,新成交的訂單價格都已飆升到每噸4萬元以上,更有報價達到4.5萬元之高。隨著草甘膦環保核查工作開展得熱火朝天,草甘膦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不小的風波。靜下心來看草甘膦市場,可以用痛定思痛這個詞匯來形容。
在中國農藥產品的出口名單中,草甘膦已成為國內農藥出口的第一大品牌,占出口總量的20%還多。截至目前,草甘膦市場一直呈價增量漲的態勢。供不應求的現狀,著實讓業內人士瞠目結舌。5月27日下發的草甘膦環保核查通知引起業內軒然大波,甚至有人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嚴格的一次環保核查。自草甘膦(雙甘膦)環保核查行動開始以來,國內幾家草甘膦龍頭企業相繼陷入“排污門”事件,整個行業氣氛緊張。筆者以為:對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進行嚴格的環保核查勢在必行,但核查只是手段,而目的在于發現問題,痛定思痛后并能及時整改,力促行業理性地向著持續、健康和良性化發展。
環保核查之前,將利潤讓給國外、將污染留給國內的情況一直持續,由于國內草甘膦生產企業多、規模不等,企業間惡性競爭非常嚴重,加之草甘膦市場對外依存度高,草甘膦原藥的出口量較大、價位偏低,而制劑的出口又很少,這樣以犧牲巨大的環保利益來換取微乎其微的經濟效益的狀況實在是應該急剎車。
縱觀行業先例,草甘膦并非第一個環保核查對象。經驗告訴我們:由于環保核查前,各地對環保的要求不一,企業的環保投入和治理水平也不一樣,環保投入與治理的不均衡才助長了偷排、亂排等污染環境的行為,所以應通過實施嚴格的環保核查,先將一部分中小企業驅逐出草甘膦行業,以提升國內草甘膦企業的對外話語權和競爭力,從而促進整個行業向利好方向發展。要強調清潔生產、綜合利用和持續改進,重在整改。本次核查內容直指草甘膦母液的回收治理,并明確將“母液是否被違規用于配置草甘膦水劑”作為核查內容,并將磷元素的綜合利用率和氯化鈉的回收率作為核查指標之一,并進行量化,就抓住了草甘膦清潔生產和環境治理的關鍵,致力于對草甘膦母液的治理。此舉必能使草甘膦母液實現標本兼治的目的。通過環保核查,敦促企業強化環保自律意識、加強環保治理措施、實施清潔化和無公害生產,對規范行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伴隨著江蘇、浙江和山東等地的草甘膦生產企業不斷被曝環保問題,行業產能也相繼下跌,造成原藥貨緊價高,噸價一路飆升過4萬,在供需緊張和環保核查的雙重刺激下,草甘膦原藥價格依舊在漲。相信經過嚴格監管的環保核查后,草甘膦價格肯定會理性定位,不會出現2008年的“過山車”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