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肥
2013年已過大半,回顧前三季度,國內氯化鉀市場供應量充足,但價格始終處于下滑狀態。春秋兩季備肥旺季均已結束,但市場需求一直不溫不火。9月17 日,國內鉀肥龍頭企業青海鹽湖百萬噸氯化鉀新裝置成功試車并產出產品,國內自給率大幅提高。而中國作為全球三大鉀肥需求國之一,在國際鉀肥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也是國際供應商爭奪的焦點。目前國內鉀肥市場很像被供應量重重包圍的小城——需求釋放不足,供應量仍在增加。
2013年國內鉀肥市場延續了2012年末的低迷。1月3日,上半年鉀肥大合同提前簽訂,給業內注射了一支定心劑,加之臨近假日,市場恢復觀望,需求減緩釋放。邊貿到貨量加大,1月份邊貿到貨23.1771萬噸,令本就低迷的鉀肥市場更加艱難。高庫存和低需求的現狀只能令價格一步步失守。1月初時因需求較小,部分地區報價明穩暗降,月底迫于庫存壓力,價格已呈現普遍回落。
2月正值新春佳節,節日氣息濃重,國內鉀肥市場盤整靜待年后開市。基層備肥需求基本停滯,下游復合肥廠陸續停車放假,原料采購幾近零需求,但邊貿到貨量不減。2月邊貿過貨23.5915萬噸,黑龍江、內蒙古邊貿口岸鉀肥新合同價370美元(噸價,下同),新訂單陸續到位。
進入3月,市場需求、成交量和價格均未見回暖。青海鹽湖2月22日復產,受鐵路發運影響,青海地區企業以消耗庫存為主,下游復合肥企業和貿易商手中庫存較高,后市價格不明朗,下游觀望情緒嚴重。供應量仍在持續增加,3月國內鉀肥進口總量達85萬~90萬噸,達到自2008年以來,鉀肥單月進口量的最高紀錄。其中,通過鐵路俄羅斯邊貿到貨量約20萬噸。價格仍在小幅震蕩盤整,部分地區小幅下調。
進入二季度,受西南干旱以及北方氣溫持續走低等惡劣天氣影響,下游經銷商備肥時間推后,也影響了復合肥廠家的原料采購需求。進入4月份以后,青海地區企業全面復產,新一輪聯儲聯銷鋪貨開始。為刺激下游需求,價格再次松動。上半年國產鉀肥產量折氯化鉀達251萬噸。邊貿方面,二季度到貨量較一季度減少,但上半年進口鉀肥總量仍高達109.5萬噸,緩慢釋放的市場需求難以消化龐大的供應量,價格繼續緩慢下行。另外,上半年海運合同也在二季度集中到貨,1~6月海運氯化鉀進口總量257萬噸。南北方港口銷售情況均不樂觀,港存壓力凸顯,貿易商前期試圖挺價,但在邊貿和國產鉀肥價格下行的壓力下,成交價格逐步松動。
在業內認為市場風險在上半年已逐漸釋放完畢的時候,三季度國際鉀肥市場異常活躍。先是全球最大的鉀肥生產商之一烏拉爾鉀肥宣布退出BPC銷售聯盟,接著必和必拓斥巨資投資加拿大鉀肥項目。國際產能過剩加劇和俄白鉀肥戰不斷升級,導致國際市場鉀肥到岸價連續近兩個月持續下滑。在國內外鉀肥市場均被利空消息主導的三季度,守價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9月底,國產鹽湖60%氯化鉀到站報價2100元,62%氯化鉀晶體2170元,57%氯化鉀晶體1880 元,現金大單成交有優惠。相較年初到站價,60%氯化鉀2720元、62%氯化鉀2820元、57%氯化鉀2470元,價格下滑幅度最高達24%。邊貿口岸9月新單300美元的成交價較年初370美元下降18.9%。港口方面,以青島港俄紅鉀為例,年初報價2600元,目前成交價僅在2050元左右,降幅達21%。
10月將進入2013年最后一個季度,邊貿方面又將迎來到貨高峰期。從目前來看,下半年海運合同似乎簽署無望。據海關數據顯示,1~8月中國進口鉀肥總量454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3.7%,而國際供應商均在全力爭取各自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價格戰仍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