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號文件”還有兩個月左右面世,但“生態農業”的相關概念股已經集體發力,農藥化肥板塊在上周五(22日)出現漲停潮。但多位化工專家向大智慧通訊社指出,目前市場預期一號文件會聚焦“生態農業”,但對“生態農業”的概念理解有偏差,某些概念股的暴漲實為“烏龍炒作”。
**生態農業利好普通農化產品系誤導**
資料顯示,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
因此,滬上某化工行業研究員指出,生態農業的核心內容在于維護生態環境與開展循環利用模式,并稱“使用低毒/高效農藥、化肥和綠色循環經濟是生態農業的重點實踐方式”。
“但市場周五(22日)的表現顯然沒有抓住生態農業的重點,反而是對普通農藥和化肥亂炒一氣。”華北某券商分析師說,“目前市場誤區在于認定生態農業直接利好農化板塊,因此盲目跟風,拉動股價上漲。”
深圳某券商分析師同意上述觀點,并表示“普通化肥是瞎炒,方向都不對,炒化肥估計就是一日游”。
此外,江蘇南通某農藥生產廠商向大智慧通訊社證實,目前含有機磷的農藥在生產和使用中的污染很嚴重,很難達到生態農藥低毒/高效的要求,“要想搭上‘生態農業’的順風車有點牽強”。
**復合肥、循環經濟有望分羹**
但華南某券商分析師向大智慧通訊社指出,復合肥是名副其實“生態農業概念”。
據悉,復合肥具有養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狀好等優點,對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作物的高產穩產十分重要。
浙江嘉興某化肥廠商告訴大智慧通訊社,復合肥的效用確實優于普通化肥,且在環保上可控性強。
“目前我國在復合肥研究上還有空間可做,加上國家提出生態農業概念,因此這個方向應該還是有前景。”他說。
此外,分析人士表示“農業循環經濟”是生態農業的又一正宗概念,因其直接與生態農業定義掛鉤。
滬上某分析師還指出,國家政策對于農業循環經濟“早有布局”。
該人士表示,今年(2013年)發布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明確指出構建循環型農業體系成為重要內容,包括“在農業領域加快推動資源利用節約化、產業鏈接循環化、廢物處理資源化,形成農林牧漁多業共生的循環型農業生產方式”。
因此,復合肥、農業循環經濟作為真正的“生態農業”概念,有望在“一號文件”的熱潮中受益。
目前兩市涉及復合肥的上市公司有:芭田股份[-0.97% 資金 研報](002170.SZ)、金正大[-1.80% 資金 研報](002470.SZ)和新都化工[-1.10% 資金 研報](002539.SZ)等;涉及農業循環經濟的上市公司有:民和股份[0.62% 資金 研報](002234.SZ)、雛鷹農牧[0.28% 資金 研報](002447.SZ)和龍力生物[-0.21% 資金 研報](002604.SZ)等。
**“一號文件”屬預期利好,須借力土改概念齊頭并進**
提起生態農業概念股在22日整體走強的原因,主要是有政策利好刺激。
據媒體報道,為準備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近期各部委就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進行了密集調研,從十八大報告和三中全會的表述看,未來生態農業概念會列入2014年的中央文件中從十八大報告和三中全會。
公開資料顯示,“中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現在已經成為中共中央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據了解,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
因此,京城某券商分析師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一號文件屬于預期利好,政府文件尚未下發,離政策落地還有很長的路程。
“一號文件歷來是年關炒作的熱點,只是今年這個概念被市場提前熱捧,但并不能代表這是一個實在的事情,市場熱點會逐漸轉移到另一話題的。”他說。
此外,華南某券商分析師稱生態農業的后期發展“得看土地流轉的進度”。
他表示,土地流轉帶來集中種植,隨著農村土地流轉,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的必要條件將成熟,這樣將利好生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據大智慧通訊社了解,國內的復合肥企業已在規模化種植上進行了提前布局,土地流轉后,復合肥在施肥過程中的占有比率有望進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