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了!算起來,國內尿素下跌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年,這在中國尿素市場化以來是絕無僅有的!
筆(bi)(bi)者(zhe)基于歷史(shi)經(jing)驗的(de)分析,產(chan)生了(le)(le)(le)很(hen)大的(de)誤差(cha),使一部分相(xiang)信筆(bi)(bi)者(zhe)的(de)企業遭受了(le)(le)(le)損失(shi)。想到這些(xie),筆(bi)(bi)者(zhe)痛(tong)心疾(ji)首,自(zi)己都(dou)無法原諒自(zi)己。毫無疑(yi)問,筆(bi)(bi)者(zhe)犯了(le)(le)(le)嚴重的(de)經(jing)驗主(zhu)義(yi)的(de)錯(cuo)誤,忽略(lve)了(le)(le)(le)產(chan)能大幅增加(jia)的(de)這個(ge)事實。雖然尿素跌到了(le)(le)(le)多年以來(lai)最(zui)深的(de)谷(gu)底,但血的(de)教(jiao)訓告訴我們,價格低(di)并(bing)不代表就可以反(fan)彈。
筆(bi)者(zhe)前期對尿素的(de)分析(xi)有三個誤區:
誤區一、對出口關稅政策過分看重
過去業界非常看重國際尿素價格對國內的支撐。但從2012年開始,國際貿易商多次做空中國尿素,并頻頻得手。可見中國尿素雖然出口量巨大,但在國際市場上并沒有定價權。沒有定價權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尿素出口是一盤散沙,企業自相殘殺。二是中國的產能過剩需要到國際市場去消化。在這兩個因素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即使中國尿素出口的關稅為零,也不能起到提振國內市場的作用。事實證明,雖然政府有幫助企業度過困境的良好初衷,但降低關稅和提高關稅對生產企業的影響并無二致。
不斷地調整關稅政策反而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秩序,對流通企業造成了傷害。保證政策的連續性才能形成合理的市場運行規律。同時也給流通企業提了個醒:國內尿素不筑底,出口價格就無法筑底,不要過多地寄希望于出口。
誤區二、市場艱難時期不會太長
鋼鐵、純堿、一銨等很多行業已經連續三年虧損,但去產能化的過程仍然沒有完成。這說明尿素的陣痛期還遠未結束,系統性的漲價機會遠未來到。雖然短期價格可能因為企業開工率的大幅下降出現上漲,但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這種漲價周期一般很難超過4個月。煤炭、硫磺和一銨的漲價時間都沒有超過4個月就是證明。
中國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去庫存化和去產能化都非常困難。國企和上市公司更多地以銷售額而不是以利潤為導向,即使虧損,也不會停產。加上銀行的支持,這些企業的資金鏈不會輕易斷裂。因此他們打價格戰的能力和決心都不可低估。民企更多地靠銀行的信貸發展,一旦停產,銀行就會催貸,那可比虧損死得更快。各種力量的作用,使各類型的企業陷入無法自拔的困境,大家自愿不自愿地成了生產永動機。
“慶(qing)父不(bu)死(si),魯(lu)難(nan)未已”。不(bu)解決這種(zhong)制(zhi)度(du)的問題,產能過(guo)剩(sheng)和(he)去庫存化就很難(nan)實現(xian),因此行(xing)業要有(you)打持久戰的思(si)想準備,不(bu)能過(guo)于樂觀(guan)。
誤區三、價格低就是機會大于風險
這是筆者前期所犯的一個錯誤,事實證明,這個原則并不成立。價值投資的方法只適用于股票、期貨等虛擬經濟,并不適用于化肥。
總之,尿素雖(sui)然有去庫存化的機會(hui),但這個機會(hui)非常短暫,很難捕捉(zhuo)。企(qi)業(ye)最好(hao)回避(bi)。請大(da)家寧(ning)可踏空,不(bu)要(yao)套(tao)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