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nong)藥
今年前5月,全國累計生產折百原藥149.6萬噸,同比增長2.9%。其中,殺菌劑增長最多,產量為8.4萬噸,同比增長了21.1%;殺蟲劑產量26.6萬噸,同比增長6.2%;環保核查指明了一條出路:只有對社會高度負責任的企業,才有生存的空間。一些跨國公司紛紛表示,通過環保核查的企業實力強,產品質量更可靠,社會責任感更強,今后會加強與這些企業合作。第四是要加強中外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市場。中國農藥行業依舊面臨產能過剩、低收益、環保壓力大、創新不足的難題,行業迫切需要淘汰落后產能,產業結構向集約化發展。據統計,我國農藥上市企業資產及銷售收入總和,僅與排世界第七、八位的住友、馬克西姆相當。而國內現有的1800多家農藥企業,大多小、散、亂,且創新能力低。未來國內農藥企業整合是必然的趨勢,而與國外公司進行合作和走出去發展也會是國內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第五是要實施品牌戰略,改變“三缺乏”現狀。我國農藥行業的發展趨勢與全球趨勢基本吻合,但速度過慢,還處于利用低成本勞動力、低成本原料、賺取低額利潤的狀況。專家指出,在農藥國際貿易中,我國產品大多不是以中國的品牌出現,而是“貼牌”銷售。我國農藥企業應盡快轉變缺乏核心技術、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缺乏世界品牌的“三缺乏”現狀。對此,各級政府、各級行業協會、農藥生產企業等要多方聯動,加強對農藥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增加產品附加值,轉變在國際制造鏈中處于低端環節的現狀,樹品牌、創名牌,提高國際市場認知度。第六是要大力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安全、環保型農藥制劑,特別是要加快生物農藥發展步伐。生態友好型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綠色防控,綠色防控離不開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因此,低毒農藥將成市場主流是大勢所趨。2014年,國家政策將向高效、低毒、環保的新型農藥傾斜。農業部今年將大力推進低毒、低殘留農藥示范補貼工作,生物殺蟲劑中的多殺霉素、除蟲菊素、苦參堿、魚藤酮、乙蒜素、誘蟲烯今后有望走出叫好不叫座的怪圈,綠色生態農藥市場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