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8月12日,由山東農藥學會、山東農藥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山東華陽農藥論壇(第十五屆山東農藥信息交流會)暨豐縣百農思達農藥加工技術培訓班”,在泰安市隆重舉行。農業部、農藥協會、世界農藥巨頭、國內20個省市農藥企業代表500余人參加。“我的不少科研成果,就是通過行業平臺相互交流得到靈感的。”農藥界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已八十高齡的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慕立義致辭說,做技術研究的,走出來多交流多交朋友,更能共同促進行業進步。
此次交流會的主題豐富多彩,涉及農藥產業政策解讀、國內外行業現狀、生產加工新技術、新產品發展趨勢等方面。
會議統籌人、山東農藥學會秘書長劉志俊表示,此次會議,注重解決農藥研發過程中存在的難題,為農藥企業的技術骨干提供思路;會議還有來自陶氏、croda、阿克蘇諾貝爾等國外知名農藥企業代表參與,可以說,已逐漸發展成為國內外農藥行業交流的平臺。
2015年上半年,我國農藥行業形勢欠佳,中國共出口農藥69.1萬噸,同比增長3.3%,出口金額達20.83億美元,同比減少11.9%。這表明行業的平均銷售利潤在下滑。
會上,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副會長李鐘華指出,我國農藥行業存在“需求增長乏力、投資大幅下滑、行業稅負過重、上游效益降幅較大”等問題。她介紹,通過上半年調研832家農藥制造企業發現,虧損企業數量和虧損額在擴大,同比分別增加了11.3%、145.6%。調研的698家化學原藥企業也不容樂觀,虧損企業數量和虧損額分別同比增加了15.4%、162.7%。上半年農藥企業總體虧損面同比增加近10%。
但李鐘華也表示,我國農藥工業存在不少新機遇,如高毒農藥淘汰提速、品種升級換代加快,衛生、防疫、林業、園林、工業等非農業用途正在開拓,出口擴大等。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化學發明審查部副處長張春艷分析,中國農藥活性化合物的專利權絕大多數掌握在國際農藥巨頭公司手中;國內申請多以復配型農藥和農藥制劑等改進發明申請為主,創制能力還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