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jia)肥
本期嘉賓:
倍豐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 蘇剛
嘉賓觀點:
今年鉀肥市場整體呈現過剩,無論是邊貿、國產,還是港口,鉀肥的供應量明顯偏大,而且現在發貨困難,目前的價格基本都是低于成本價在銷售。由于目前鉀肥也和氮肥、磷肥一樣呈現過剩狀態,這就造成了在流通環節很難操作,而且加上增值稅政策的出臺以及人民幣貶值等利空因素的影響,鉀肥市場可謂受到重創。
鉀肥價格弱勢下行
2016年的鉀肥市場由于需求不佳,價格呈現下滑趨勢。倍豐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蘇剛表示,今年鉀肥市場整體呈現過剩,無論是邊貿、國產,還是港口,鉀肥的供應量明顯偏大,而且現在發貨困難,目前的價格基本都是低于成本價在銷售。
現在已經進入冬儲備肥期,因為需求仍未明顯釋放,東北地區大顆粒市場的價格還是不太明朗,據了解滿洲里擠壓大紅顆粒的意向出廠價為2150元/噸,成交時根據運距單筆單議。
目前青海地區國產氯化鉀的產量和發運量都有所下降,不過行情并無好轉,目前代理商銷售的60%晶到站價2150-2200元/噸不等,57%粉到站價 1850-1900元/噸,大部分地區的代理商都反映銷售緩慢。國際行情同樣不理想,巴西、東南亞等地區的價格持續小落,目前巴西市場有消息稱大顆粒鉀的低端到岸價已落至275美元/噸。
流通環節操作難度加大
“鉀肥市場之所以能出現這種局面,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為近些年,國內鉀肥銷售在中農、中化的壟斷下,所有人都覺得經營鉀肥會賺錢,所有都在積極參與,利用各種渠道,希望能夠得到鉀肥資源。在大家都趨之若鶩的時候,鉀肥的市場格局也隨之出現變化,所以也顛覆了原有鉀肥市場的格局,原來的鉀肥市場格局是國內供給量不足,進口鉀肥作為補充,但隨著國內鉀肥企業供應量的激增以及進口資源量的增加,今年的鉀肥談判其實停一年也是可以的。”蘇剛表示,雖然鉀肥價格呈現下行趨勢,但以鹽湖集團為主的企業依然在擴產,這就造成了在流通環節很難操作,而且加上增值稅政策的出臺以及人民幣貶值等利空因素的影響,鉀肥市場可謂受到重創。
蘇剛分析說:“氮肥和磷肥作為原料企業可以進行部分消化平衡或者抵扣增值稅,鉀肥的13%的增值稅是直接在海關扣除。從匯率來看,人民幣對美元的原來的匯率是1:6.2,而隨著近期人民幣的大幅貶值,目前匯率已經達到1:6.5,如果按照300美元/噸核算的話就增加了90元/噸。而且目前人民幣可能還會持續貶值,這對鉀肥進口商來說影響特別大,增值稅增加了200元/噸的成本,加上匯率也增加了近100元/噸的成本,相比原來成本等于增加了300元 /噸。”
市場洗牌真正開始
目前的鉀肥價格已經全面跌破成本價,在流通經營環節困難重重,但倍豐集團在2015與加鉀達成了共識,開啟了雙方立足長遠的合作歷程,這也使得倍豐集團在陸運、國產、海運方面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戰略經營格局。
“我認為這是真正的一次洗牌過程。”蘇剛表示,這些年在農資行業一直在說洗牌,但誰也沒有受傷,因為賺錢的時候誰也不愿意出局,但今年的鉀肥經營大家都虧錢的話就有人會選擇退出。
倍豐之所以在這種形勢下選擇和加鉀合作主要是因為加鉀的競爭優勢是明顯的。蘇剛分析說:“首先是加拿大國家相對穩定,這是主要優勢;其次,與俄羅斯相比,加鉀的運輸周期僅有20多天,而俄羅斯則需要40天;另外,加鉀的儲量較大,還可以開采500年。”正是基于加鉀這種競爭優勢,所以倍豐選擇和加鉀進行戰略合作。”
蘇剛認為,這種市場的陣痛是暫時的,正是這種陣痛,才能真正洗牌。“做化肥是倍豐的主業,而且在東北市場和南方市場有一定的網絡優勢,還會逐步開辟新的市場,所以還是有一定的消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