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歲末年(nian)初(chu),又到了總結(jie)經驗、備戰新年(nian)的關鍵(jian)時刻。2015年(nian),受經濟低迷、糧價(jia)下(xia)跌、需求疲軟、成本上(shang)升、價(jia)格走低、出口(kou)放(fang)緩、安全環(huan)保重壓等因素影響,農藥企業度過了異常艱難的一年。然而,依然有不少農藥企業依靠調整產品結構、延伸農化服務,成功逆市突圍,闖出了一條條可圈可點的發展新路。
專注做產品 提升核心競爭力
湖南東永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是最近農藥行業涌現的一匹黑馬,實現了3年三大步、連年上新臺階的跨越式發展。2013年,該公司銷售收入突破5000萬元,2014年達到8000萬元,2015年登上1.2億元新臺階,連續保持了60%的增長速度。
談到連上新臺階的具體措施,東永公司總經理張建華表示,一是轉變發展思維,實現“生產什么我做主”向“生產什么客戶做主”的轉型,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現代技術手段,開展產品特色化定制服務,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要;二是充分發揮工匠的精神做好產品,力求比肩國際品質,堅持專注做市場需要的藍海產品,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2015年,東永公司果斷放棄低利潤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聚焦有競爭力的高效低風險、個性化強的高端產品,受到了市場的追捧,跑贏市場大盤,在農藥市場熊市的行情里成為大牛股。
上海威敵生化(南昌)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通表示,2015年是威敵公司調整產品結構、縮短市場戰線、緊貼市場需要轉型的一年。威敵公司的成功經驗,就是將產品做精做細、做大做強。
據了解,威敵公司實施“一個拳頭打出去”戰略,一方面集中力量生產推廣核心產品——蕓苔素內酯,從原藥到制劑形成產業鏈,將原藥品牌化、制劑產品系列化,在行業內形成強有力的比較優勢;另一方面將市場營銷下沉,聯合經銷商,加強終端服務,結成產品推廣同盟,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雙贏。2015年,威敵公司蕓苔素內酯系列產品在市場上反響強烈,營業收入比2014年增長30%以上。
延伸產業鏈 農化服務添效益
2015年,湖南萬家豐科技有限公司利潤比上年增長50%,其中80%的利潤來自農化服務。
該公司總經理黃安輝表示,農藥生產企業要增強抗風險能力、提高企業盈利水平,就必須發揮物技結合的優勢,有效延伸產業鏈,形成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式農化服務長鏈條。
“農(nong)戶對農(nong)化服務(wu)提出(chu)了更高更新要(yao)求,農(nong)戶需要(yao)的(de)不僅僅是農(nong)藥、肥料隨(sui)著農(nong)村勞(lao)動力的(de)減(jian)少和(he)勞(lao)動力成本的(de)提高,農(nong)戶需要(yao)把種子播到田里,把肥料施到土里,把農藥噴灑到作物上。只有提供從種到收的全程服務,才能解決農戶的根本問題。”黃安輝說。
據了解,萬家豐公司組建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積極拓展服務范圍,不斷充實服務內容,鞏固提高服務水平,成為全國的一個標桿。2015年,萬家豐公司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面積超過50萬畝,為企業創造的服務利潤突破500萬元,公司再次被評為湖南省十佳服務組織。
湖南省植保植檢副站長唐會聯指出,隨著農資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種植業者的需求不斷變化,無論是農資生產者,還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面臨新的選擇。農資產業需要延伸產業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產需對接,實現種—肥—藥—機的深度融合,創新服務體系,促進服務升級,才能實現各方共贏。
創新求發展 解決方案接地氣
作物解決方案是2015年度農藥行業的熱詞,不少企業都在做,但效果不一樣。在農產品和農藥價格不斷下降的不利情況下,陜西農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堅持全心全意為種植業者量身定做切合實際的作物全程解決方案,通過實施物技結合、服務接地、利益共享計劃,取得了不俗業績,銷售額增長10%以上。
陜西農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經理唐銀東指出,作物解決方案的本質就是全程解決農作物病蟲草害問題,實現增產增收,而不是打著作物解決方案旗號,捆綁銷售產品。
“只要企業真正做好作物解決方案,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發展。無論是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還是線上電商模式,任何模式都要為農戶真正解決問題。企業要在市場低迷時破局發展,就必須老老實實練好內功。”唐銀東說。
農藥流通服務行業毛利率水平相對較低,規模化經營是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而銷售及服務渠道拓展需要大量營運資金投入。近日,中農立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招股說明書,本次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農藥流通服務業營運資金項目,該項目預計投入資金7億元,其目的就是創新服務模式、擴大服務半徑,科學制定和扎實推進作物解決方案全覆蓋,打造我國農藥流通服務行業的航空母艦。
青島海利爾(er)藥業(ye)集(ji)團(tuan)提(ti)出三(san)大思維(wei)(wei)(wei)方式的轉換,用(yong)服(fu)務(wu)創新(xin)推動企業(ye)發展(zhan):一是(shi)由企業(ye)立(li)場轉換為大農(nong)戶(hu)立(li)場,一切著眼于(yu)大農(nong)戶(hu)增產增收的訴求;二(er)是(shi)由產品思維(wei)(wei)(wei)轉換為作物(wu)套(tao)餐思維(wei)(wei)(wei),向大農(nong)戶(hu)提(ti)供具有本土性(xing)的作物(wu)全程解(jie)決方案(an);三(san)是(shi)由簡單的貿(mao)易思維(wei)(wei)(wei)轉換為服(fu)務(wu)思維(wei)(wei)(wei),通過專業(ye)化服(fu)務(wu)實現方案(an)價值(zhi)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