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農藥市場 > 正文

農藥技術研發與知識產權管理


農資網 2016年4月8日 11:17 來源:世界農化網
關鍵詞:農藥
 農藥作為農業生產的必要生產資料,在保障糧食產量/質量上具有顯著的作用。田間病蟲害抗藥性的猖獗,生態環境污染破壞的制約,食品安全溯源的警醒,形成了對農藥創新產品研究開發的迫切需求。歐美在20世紀40年代起,就開始農藥新產品創新研究,從跨國公司主導到形成大學基礎理論研究;日本在農藥新產品創制研究起步于60年代,以政府主導的方式輔助科學院/大學進行研究,到以農藥生產企業自行研究創制為主;中國農藥創制起步于80年代后期,以政府主導的方式整合研究機構、高校進行創制研究,經過近30多年的發展,已經開發出一些農藥新品種,但是在農藥產品技術研發的過程中,研究機構或高校往往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產品的研發過程,忽視了對研發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導致部分研發成果不能及時的通過知識產權管理形成有效的知識產權,喪失了研發成果的市場壟斷權。本文從農藥產品技術開發的過程出發,梳理農藥產品生命周期的知識產權管理,重點分析技術研發階段的專利戰略,討論不同農藥研發團隊之間在不同的研發時期獲取和利用技術的知識產權戰略,為農藥研究機構、高校或企業開展農藥產品技術研發提供知識產權管理解決方案。 
  一、農藥產品的技術研發 
  根據眾多農(nong)藥(yao)產(chan)品(pin)(pin)(pin)的(de)(de)(de)研發過(guo)程來(lai)看(kan),研究開發一(yi)種(zhong)新的(de)(de)(de)農(nong)藥(yao)產(chan)品(pin)(pin)(pin)大(da)約需(xu)要8-10年(nian)的(de)(de)(de)時間(jian)(jian),花(hua)費約2.56億(yi)(yi)美元(yuan)(yuan),開發一(yi)種(zhong)農(nong)藥(yao)產(chan)品(pin)(pin)(pin)的(de)(de)(de)新性(xing)(xing)狀或復合(he)(he)性(xing)(xing)狀大(da)約需(xu)要10-13年(nian)的(de)(de)(de)時間(jian)(jian),花(hua)費約1.36億(yi)(yi)美元(yuan)(yuan)。從(cong)具有(you)專利(li)(li)保(bao)護的(de)(de)(de)農(nong)藥(yao)產(chan)品(pin)(pin)(pin)市(shi)場周期來(lai)看(kan),申請原(yuan)藥(yao)(化合(he)(he)物(wu)(wu)、活性(xing)(xing)菌(jun)(jun)株)專利(li)(li)后(hou)(hou)(hou)到產(chan)品(pin)(pin)(pin)上(shang)市(shi)銷售(shou)前需(xu)要8-10年(nian)的(de)(de)(de)時間(jian)(jian)準(zhun)備,產(chan)品(pin)(pin)(pin)上(shang)市(shi)后(hou)(hou)(hou)有(you)10-12年(nian)的(de)(de)(de)專利(li)(li)保(bao)護期,在原(yuan)藥(yao)(化合(he)(he)物(wu)(wu)、活性(xing)(xing)菌(jun)(jun)株)專利(li)(li)到期后(hou)(hou)(hou),在歐洲、美國(guo)或日(ri)本利(li)(li)用SPCs延長5年(nian)的(de)(de)(de)保(bao)護期限,或者利(li)(li)用原(yuan)藥(yao)制劑、混配、制備工(gong)藝(yi)改革(ge)等外圍專利(li)(li)維持農(nong)藥(yao)原(yuan)藥(yao)產(chan)品(pin)(pin)(pin)的(de)(de)(de)市(shi)場有(you)效壟(long)斷的(de)(de)(de)權利(li)(li)。而當這(zhe)些具有(you)知識(shi)產(chan)權保(bao)護的(de)(de)(de)農(nong)藥(yao)創制產(chan)品(pin)(pin)(pin)上(shang)市(shi)后(hou)(hou)(hou),可以為企業產(chan)生巨額的(de)(de)(de)商業利(li)(li)潤,例如先正達(da)的(de)(de)(de)嘧菌(jun)(jun)酯,上(shang)市(shi)后(hou)(hou)(hou)的(de)(de)(de)銷售(shou)業績(ji)已經超(chao)(chao)過(guo)了(le)12億(yi)(yi)美元(yuan)(yuan);先正達(da)的(de)(de)(de)噻蟲嗪,上(shang)市(shi)后(hou)(hou)(hou)也已經取得(de)了(le)超(chao)(chao)過(guo)10億(yi)(yi)美元(yuan)(yuan)的(de)(de)(de)銷售(shou)業績(ji);巴(ba)斯夫(fu)的(de)(de)(de)吡唑醚(mi)菌(jun)(jun)酯,上(shang)市(shi)后(hou)(hou)(hou)已經取得(de)了(le)超(chao)(chao)過(guo)8億(yi)(yi)美元(yuan)(yuan)的(de)(de)(de)銷售(shou)業績(ji)。
  農藥產品從研發立項到市場營銷,無論是化學農藥,還是生物農藥,從技術角度上,要經過先導化合物的篩選,候選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測定(作用靶標)、化合物防治病害的機理、化合物制備工藝、農藥殘留檢測(植物、動物、水、土壤、空氣)、農藥急性/慢性毒理試驗分析(小鼠)、農藥環境毒理分析(蜂、鳥、魚、蠶、蚯蚓)、農藥登記注冊等過程;從知識產權獲取角度上,主要涉及化合物(或菌株)及其多形態的專利,制備化合物(或菌株)的方法專利,農藥化合物(或菌株)制劑專利,與化合物(或菌株)混配的組合物專利,農藥使用方法專利,農藥用途專利,農藥產品商標,以及與技術相關的商業秘密等;從研發項目管理角度上,包括研發項目立項的可行性分析,項目研發過程的情報信息監控,研發技術路線的實施與調整,知識產權獲取的時機和策略,產品入市前的登記注冊,生產許可,產品入市過程中的知識產權運營,產品入市后的預防侵權的措施等。從市場營銷角度上,農藥產品早期引入市場,客戶認知為“創新性產品”,大量市場推廣活動,市場份額增加;到農藥產品市場早期成熟,客戶認知為“現有產品”,利潤達到最大化;再到農藥產品市場晚期成熟,客戶認知為“固有產品”,利潤逐漸下降;最后到產品逐漸退市,客戶認知為“過時產品”,利潤明顯下降,不再進一步投資。 
  二、農藥產品生命周期的知識產權管理 
  陶氏益農公司提出農藥產品管理是一個從產品發現或開發到最終使用和處置的責任和道德管理,包括先導化合物發現,開發前、開發、上市、商業化、新應用、現有業務的管理等步驟。根據農藥產品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可以將企業產品技術研發的知識產權管理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產品研發立項階段的知識產權管理 
  在產品研發立項時,企業應當建立與產品相關的知識產權管理文化,建立情報信息搜集、管理、分析、運用的培訓文化,對情報信息進行管理,制定與產品相關的情報信息監測策略,搜集與產品相關的現有技術信息,應對該技術領域內的知識產權信息、相關科技文獻及其它公開信息進行檢索、評估,跟蹤最新情報通告,管理這些情報信息形成的數據庫。分析研發產品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信息,包括各關鍵技術的專利數量、地域分布和專利權人信息等,將對這些信息分析后的技術發展狀況、知識產權狀況和競爭對手狀況等報告、結論形成文件,明確研發產品潛在的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形成一致的管理意見。制定知識產權規劃和產品研發技術路線圖,確認知識產權空間,確認文件輸出標志,制定創新計劃。進行知識產權風險評估,并將評估結果、防范預案作為項目立項與整體預算的依據。 
  (二)產品研究開發階段的知識產權管理 
  實施產品研發項目,監控研究開發過程中知識產權,適時預判和調整研究開發策略和內容,保留研究開發過程中形成的信息記錄,研究人員需要及時報告研究開發成果,知識產權管理人員應及時對研究開發成果進行評估和確認,明確保護方式,制定專利戰略,進行全方位的知識產權布局。管理知識產權成本,適時形成知識產權,對知識產權進行運營。對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進行規避設計,獲取或利用他人知識產權,規避可能的侵權風險。 
  (三)產品生產階段的知識產權管理 
  產品生產上市前,申請產品商標注冊,對產品所涉及的知識產權狀況進行全面審查和分析,進行產品注冊登記,保密登記中涉及的數據資料,重點監控生產過程中涉及商業秘密等方式的知識產權,及時評估、確認生產過程中涉及產品與工藝方法的技術改進與創新,明確保護方式,適時形成知識產權。在委托加工、來料加工、貼牌生產等對外協作的過程中,應在生產合同中明確知識產權權屬、許可使用范圍、侵權責任承擔等,必要時,應要求原料供方提供知識產權許可證明,保留生產活動中形成的記錄,并實施有效的管理。 
  (四)產品銷售到退市階段的知識產權管理 
  產品上市銷售,制定產品宣傳、銷售、會展等商業活動中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風險規避方案,建立產品銷售市場監控程序,及時跟蹤和調查相關知識產權被侵權情況,建立和保持相關記錄,產品升級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及時進行跟蹤調查,調整知識產權保護和風險規避方案,在產品退市前進行知識產權運營,尋求合作聯盟和市場化合作伙伴。 
  從農藥產品知識產權管理的生命周期來看,在早期研發階段,專利是最有力的工具,適用于基于產品的知識產權戰略;在后期研發階段,商標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工具;在市場推廣階段,專利和商標(品牌)同樣重要;在后專利時期,商標、二級專利(混合物、制劑專利等)、以及實驗數據等都是重要保護工具;通過知識產權管理,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的科技研發實力以及科技成果的利用,還為企業經營收益創造更大的價值。 
  三、農藥產品研究開發階段的專利戰略: 
  在農藥產品技術研發階段,研究人員和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必須在適當的階段對下列問題作出決定:技術研發領域是否存在技術陷阱,研發成果是否適合申請專利,研發成果的市場前景,研發成果申請專利的時機,研發成果申請專利的目的,研發成果申請專利的資料公開程度,研發成果申請專利的布局,研發成果申請專利后的反向侵權舉證證據,研發成果申請專利后與已有專利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研發成果申請專利后如何運用。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確定,可以有效的幫助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判斷研發項目的研究進展以及未來方向,以達到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對研發成果制定、實施專利戰略的目的。按照研發成果的市場前景,可以將專利戰略分為核心技術全面保護戰略、防御性文獻公開戰略和圈地型選擇保護戰略。 
  核心技術全面保護戰略,研究人員按照技術發展路線和知識產權規劃,研究完成了部分工作,發現了非常值得繼續研究的技術成果,并且這些研究成果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將來很可能會壟斷市場形成巨大的商業利潤。此時,對于研發項目本身而言應當重新評估項目研發技術路線并制定詳細的專利布局方式。所采取的專利申請方式必須根據研發進展謹慎安排,對研發成果進行地毯式或柵欄式布局,形成專利網絡,采用單一/復合專利申請方式,盡可能獲得全面的技術保護權利。例如,日本農藥株式會社研究開發鄰苯二酰胺類化合物的研究開發過程,杜邦公司開發鄰氨基苯甲酰胺類化合物的研究開發過程,發現先導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活性表現后,迅速投入資源進行全方位的專利布局。 
  防御性文獻公開戰略,研究人員按照技術發展路線和知識產權規劃,研發完成了一部分工作,未發現值得繼續研究的技術成果,并且已有的研發成果沒有應用前景,也并非研究熱點,市場前景無法衡量。此時,對于研發項目本身而言應當停止項目繼續研發或調整研發方向。這時候采取的專利申請方式是將已有的研發成果涉及的技術方案全面概括后公開,將已有的研發成果通過專利文獻公開的方式變成現有技術,并且在撰寫說明書的時候,盡可能的將涉及的技術方案進行寬范圍的描述,達到干擾競爭對手的作用。有時也可以采取使研發成果在出版物上提前公開,排除其他企業利用該研發成果申報專利的可能。例如,先正達公司申請的除草劑組合物專利,申請號CN99815319.2,技術方案涉及用于在抗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劑的有用植物的作物種植中防除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活性成分包括a)具有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作用的除草劑,以及b)一種選自配伍除草劑、殺菌劑和殺蟲/殺螨劑的另外農藥,說明書共計426頁,其中具體公開了上萬種的除草組合物,導致后來許多關于除草組合物的專利申請都因為這篇專利的公開而無法獲得專利權。 
  圈地型選擇保護戰略,研究人員按照技術發展路線和知識產權規劃,研究完成了部分工作,未發現值得繼續研究的技術成果,但是已有的研發成果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將來可能具有市場。此時,對于研發項目本身而言應當重新評估項目研發技術路線或調整研發方向。所采取的專利申請方式是在完全防御性公開戰略的基礎上,選擇將有市場應用前景的技術方案體現在權利要求中,并在實質審查的過程中,將這些技術方案確權獲得專利權,并維持權利有效。例如,植物提取物作為農藥活性成分的研究中,有時難以對提取混合物進行提純操作,導致研究的暫時中止,這時就需要對提取物以及提取方法進行選擇性的專利保護,等待時機和條件成熟后再繼續開展研究。 
  四、不同農藥研發團隊在產品研發過程中的知識產權戰略 
  農藥行業與醫藥行業類似,都屬于高科技研發制造業。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農藥產業的利潤也逐漸從垂直整合到垂直分工形成“微笑曲線”轉變,農藥產品之間的競爭已經表現出研發技術之間的競爭。由于技術研發的保密性和專利公開的滯后性,當一項研發技術在孕育起步階段,其他的研發團隊如果不利用大量的資源損耗是難以全面的了解該項技術的研究狀況,更難以開展進一步的研發。但是,在農藥行業中,存在著眾多不同規模的農藥研發團隊,掌握著不同的研發優勢,這些不同規模的農藥研發團隊在產品研發過程中一般會表現出如下兩種知識產權戰略。 
  (一)技術獲取戰略 
  1、自主研發獲取技術 
  一般情況下,在農藥產品的先導化合物被發現之后,發現該先導化合物的研發團隊會立刻投入大量的資源對該先導化合物進行機理研究和結構優化,進行藥效測定篩選活性化合物,篩選出最優的化合物后才會申請化合物專利,直至專利公開后該先導化合物的母體結構才第一次為公眾所知悉。但是,由于這些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且開發周期較長,因此原藥專利申請對于規模企業的研發團隊而言相對更為適宜一些。像世界六大農藥公司除了依靠自身合成的研究、開發方法,還通過兼并重組或委托其他公司合成化合物進行篩選,尋求新的農藥先導化合物。例如陶氏益農公司成功分離出多殺菌素,杜邦公司開發出氯蟲苯甲酰胺。當某一先導化合物被公開之后,具有一定研發基礎的研發團隊根據搜集到的情報信息,經過信息的分析后結合企業的資源和業務戰略可以進行農藥產品的創制與仿制工作,即在先導化合物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篩選活性化合物,有時也可以采取與其它企業聯合研發的方式進行,但是必須要特別注意可能存在的“專利陷阱”,因為在原藥專利公開的同時,也會公開大量的防御性專利用來設置專利陷阱。而作為在先導化合物公開后的進一步研發,有時也可能篩選出一些能夠產品化的化合物。當先導化合物的結構優化研究完成后,就要逐漸對獲得的優選化合物進行外圍專利布局,進行化合物合成工藝的改進,農藥制劑的研究,農藥復配組合物的研究,農藥用途的研究等。對于規模較小的研發團隊,主要研發優選化合物的制劑或復配組合物。 
  2、購買已有的技術,或者收購其它企業 
  有時由于企業的研發團隊沒有足夠的研發能力,或者喪失了研發的時機,導致不可能通過自主研發獲取技術,此時,可以采用購買他人已有的專利技術或者收購他人企業的方式獲取技術。購買他人已有的技術包括:優先權轉讓,例如,中國申請號200980111454.3,甲方,N.迪克曼在下文稱為“轉讓人”,發明了如下描寫及闡述的某些新的及有用的改良。在先申請號:12/009698。乙方,碳流公司在下文稱為“受讓人”,希望獲得上述發明專利申請及其任何授予的專利的全部權利/所有權/及利益。為此,甲方茲將本發明同本申請的全部權利/所有權/利益轉讓/售賣給乙方。專利申請權轉讓,例如,中國申請號201010274196.5,受讓方(甲方):山東省聯合農藥工業有限公司,讓與方(乙方):揚州鴻誠化工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乙方擁有“四氟苯氧基煙堿胺類化合物、其制備方法及用作殺菌劑的用途”的技術發明創造并已申請專利,甲方受讓該項技術發明的專利申請權并支付相應的轉讓價款。例如,轉讓人,斯太爾瑞斯公司,茲將在中國提交的申請號200580015273.2,發明名稱為酸性酚消毒劑組合物的專利申請在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全部權益轉讓給美國消毒器公司。受讓人,美國消毒器公司,茲接受轉讓人的轉讓,并無限制地接受由此而產生的一切權利和義務。專利權轉讓,例如甲方:貴州大學,乙方: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甲方將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專利號:ZL200510003041.7,“N-取代苯并噻唑基-1-取代苯基-O,O-二烷基-α-氨基膦酸酯類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國家專利權有償轉讓給乙方。例如,甲方: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乙方:貴州大學,甲方獨家購買乙方申請擁有的“惡唑砜”項目化合物專利,發明名稱為“一類防治作物細菌病害的惡二唑砜類化合物”,申請號為201110314246.2,甲方向乙方支付購買該項專利費用。通過收購他人企業的方式獲得技術主要是企業之間的并購,涉及的專利技術量較大,對于技術估值的要求較高。 
  3、將專利技術變成公有技術 
  有時,擁有專利的企業為了獨占市場,不愿與其他的企業分享專利權。此時,其他的企業可以重點監視排除阻礙企業發展的專利技術,對于競爭對手在申請專利階段,向專利局提供第三方意見阻礙競爭對手獲得專利權。或在競爭對手的專利獲得授權后,向專利復審委提起專利無效請求,使競爭對手具有壟斷性質的技術轉化成公有技術。這一點在醫藥領域應用的特別突出,尤其是某些已經上市的藥物商品,保護該藥物的化合物專利經常被提起無效程序。 
  (二)技術利用戰略 
  知識產權在企業經營中最關鍵的作用在于知識產權要為企業的商業目標服務,以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多種運營方式獲利。農藥研發團隊在獲取技術研發成果后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作為一項權利,利用知識產權為企業獲利有以下三種方式: 
  1、內部利用 
  知識產權的一個作用是實用性,企業自行實施知識產權中涵蓋的技術,實現了知識產權的生產化,即產品商品化戰略。將具有壟斷性質的產品進行生產、銷售、許諾銷售,通過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為企業創造利潤。由于生產的產品具有市場壟斷性,無論是市場競爭還是產品定價,都具有絕對的主動權,這也是眾多農藥生產企業利用專利權的最主要方式。 
  2、商業運用 
  知識產權的另一個作用是資本化,將知識產權作價進行評估,經過估值后的知識產權,可以通過協議轉讓,直接變成收益,也就是技術出售或者剝離;可以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將知識產權的估值作為注冊資金,設立獨立新公司或開辦合資企業;還可以利用知識產權進行質押給銀行申請貸款,或者通過發行債券募集資金。對于科技研發型企業,具有自主的知識產權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知識產權可以更好地向投資者展現公司的價值,擁有一定數量和較好質量的知識產權可以使得公司獲得很好的估值,吸引更多的投資資金。某些情況下,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與其他企業的知識產權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都是必要的零部件,這時就需要采取交叉授權的戰略,協議雙方可以互相使用對方的知識產權。 
  3、專利訴訟 
  知識產權還有一個作用是壟斷權,企業在獲得了大量有效的專利后并非是自行內部生產利用,而是采取專利訴訟的戰略,對相關的需要用到專利技術的生產企業收取專利許可費,體現最明顯的是眾多的非專利實施組織(NPE)。而有專利訴訟就存在積極進攻方和被動反應方,如果被動反應方是順從的或者聽之任之的,將會通過和解談判支付進攻方巨額專利許可費用而告終,而如果被動反應方采取的是強力應對的方式,則雙方將為專利訴訟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而最終的結果往往也難以預估。但是,有時提起專利訴訟的目的是為了制止競爭對手惡意侵犯專利權。作為權利保護方,在執法和訴訟階段,必須掌握必要的侵權材料,選擇時機向競爭對手提起侵權之訴和發出訴訟威脅,分散競爭對手的注意力,將競爭對手拖入訴訟泥潭,動搖競爭對手客戶和合作伙伴的信心,并對其他人產生強烈的震懾作用,而且通過專利訴訟還可以間接提高品牌的市場價值。 
  五、小結 
  我國農藥行業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農藥生產企業必須通過調整產業組織結構,組建大型農藥生產企業集團,提高自主創新研發能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和資本化,利用知識產權管理為企業的經營發展保駕護航,通過知識產權制度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王廷廷     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