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su)
初步估計,2016年中國尿素的出口將降到1000萬噸以內,比2015年下降400萬噸左右;加之新增產能,要淘汰的產能至少在600萬噸以上才能實現全年的平衡。而時間接近過半,尿素市場的形勢只會越來越嚴峻。
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底,尿素出口較上年同期減少了240萬噸。考慮到4月份后,國內價格始終高于國際市場,可以大膽推測5月份新的集港不多,而4月中旬印度的招標,中國中標量僅20萬噸,可以推測5月份出口情況仍不樂觀。初步判斷:2015年11份至2016年5月底,出口可能比2015年同期下降250萬噸左右。
2016年1~3月,國家統計局的尿素產量數據沒有公布,但2015年11~12月份的數據顯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0萬噸。即使假設1~3月國內產量同2015年同期持平,要想在5月底之前消除出口減少的250萬噸和前期產量增加的100萬噸的影響,那么在4~5月的兩個月,尿素產量必須比2015年同期下降125萬噸/月,相當于1500萬噸的年產能。
按照慣例,4~5月份幾乎每個尿素企業都會檢修,因此是常態,同歷年相比,并不構成所謂的利好和利空。即使2016年4~5月份的檢修較往年更多一點,但這可能只是時間的巧合,檢修結束后的產量會更大,更不用談達到比2015年同期多停產125萬噸/月,并且持續兩個月的水平。
5月下旬至7月份,是國內需求的高峰,在社會庫存低的情況下,無疑助漲了經銷商賭一把的希望。在出口受阻、產能過剩、找不到其它利好的情況下,把短暫的企業檢修當做利好來炒作,迎合了經銷商的心理,無疑有巨大的市場。但5月份下旬后的市場是需求推動的市場,因過剩在積累,傾向于價格將會震蕩向下。
雖然上周印度再次發布新的招標,但相信中國的化肥行業不再對印度的招標抱有過高的期望,招標結果昭然若揭:被迫接受國際價格,價格繼續下行,面臨更多的國際競爭對手和少量出口的現實。